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7197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溪笔谈原著及翻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费梦溪笔谈的译文类型:译文言文加入时间: 2007 年2月24日10:11梦溪笔谈 卷一 故事一 学士院轶事 原文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 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 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 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 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译文 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 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 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现在不这样

2、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 而已。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 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 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 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胡服 原文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 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 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 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这两个合起来是一个字) 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

3、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 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人旧 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译文 中原地区的衣冠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装。窄衣袖、长筒 皮靴,有蹀躞皮带,这些都是胡人的装束。窄衣袖便于骑马射箭,短衣服、长筒 靴便于在草地行走。胡人喜欢茂盛的青草,经常在草丛中居住,我出使北方时都 见过这种情形,即使是王宫也在深草中。我到胡人王廷时刚刚下过大雨,经过草 丛时衣服裤子都湿了,只有胡人的衣裤一点都不湿。皮腰带上挂着的蹀躞,大概 是用来佩带弓、剑、手巾、算袋、磨刀石一类物品的。以后虽然去掉了蹀躞,但

4、还保存着它的环,环与蹀躞连接如同系在牛马股后的革带,也就是如今皮带上的装饰扣版。帝王必定以 13个环为标准,唐代武德、贞观时期还是这样。开元以后, 虽然沿用旧的习俗,但是稍稍宽大了些,不过带钩还是从带身穿过。带身上原来 做的是小孔,本朝改革为顺折,使人的外表装饰更加精美。槐厅之争 原文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 当前有一巨槐, 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 至多入相。 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予为学士时,目观此事。译文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门前有一颗巨大的槐树,一向称阁予为槐厅。过去传说 住在阁子里的人,很多都当上了丞相。因此学士们都争着居住槐厅,甚至有搬开 别人行李抢占槐厅的

5、行为。我做学士时,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雌黄改字 原文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教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 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 “铅黄” ,盖用之有素矣。译文 馆阁新誊清的本子有写错的地方,用雌黄粉涂抹。 我曾经比较过一些改字的方法: 刮洗损伤了纸贴了一张纸又容易脱掉;用粉涂字又不能涂没,要涂几遍才能完全 盖住;只要用雌黄一涂就涂掉了,而且经久不脱落。古人称这个为“铅黄”,大概 用这种方法已有很久了。宋代藏书 原文 前世藏书分隶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 院。期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

6、之。嘉佑中,乃置编校官八员,杂雠 四官书,给书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样雠累年,仅 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译文 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大概是为了防止水火等灾害引起的书籍散失。现 在三馆、秘阁,共有四处藏书,但都在崇文院中。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 窃,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这些书。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 4 个馆中的书籍, 供给100个差吏。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 私人不敢擅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也仅仅校完昭文馆中的书籍就作罢了。王安石破常规 原文 嘉佑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

7、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 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地,复弥之,以送复考官,再定等第,乃付 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复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文,当从 初考,或从复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者, 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议论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 弥官,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 定,二公恨自苦耳。”即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及发封,乃王俊 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译文 嘉佑年间,礼部上报进士名额完后,皇上还没有举行殿试,京城里

8、就谣传王俊民 是状元,不知道谣言从哪儿传出来的,人们也不知道王俊民是什么样的人。到殿 试时,王安石当时担任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两人任详定官。过去的制度 规定,殿试举人,设立初考官,先确定等级,再密封好,把他送给审查考官,再 定一次等级, 才交付详定官, 打开初考官所定的等级, 用来对照审查考官的等级, 如果相同就可以,不同就要审核那进呈的文章,确定按照初考还是审查的等级为 准,也就是不能另外确定等级。那时王安石认为初考官、审查考官所定的第一人 都不恰当,就在同等级中另外选了1人为状元,杨乐道遵守规章,认为不能这样。 两人商议又作不出决定,太常少卿朱从道当时任密封官,听说这事,对同僚说:

9、“两位何必费力争执,从道我10天前已经听说王俊民是状元了,这样的事一定早 已定好,两位可惜自找苦吃了”不久,两人各自把自己的想法向皇帝报告,皇上 诏令采纳王安市的请求。等到打开密封的名单,就是王俊民。详定官可以另外确 定等级就从这时开始。并且成为了固定的制度。梦溪笔谈 卷二故事二 皇族子弟授官 原文 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文政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 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佑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 推恩,使诸王宫教授刁约草表上闻。后约见丞相王沂公,公问:“前日宗室乞迁官 表何人所为?”约未测其意,答以不知。归而思之,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沂公问

10、之如前,约愈恐,不复敢隐,遂以实对。公曰:“无他,但爱其文词耳。 ” 再三嘉奖,徐曰:“已得旨别有措置,更数日当有指挥。 ”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 属自初除小将军,凡七迁则为节度使,遂为定制。诸宗子以千缣谢约,约辞不敢 受。予与刁亲旧,刁尝出表稿以示予。 译文 皇族子弟被委任为南班官,世间传说是在太尉王旦当丞相时,才有了这一动议, 其是不是这样。从前的制度,皇族子弟没有升官的规矩,只是遇到少有的大庆典 时,才一律提升一级。景佑年间,开始确定祖宗在向南祭祀时一同祭祀,宗室子 弟想利用举行大礼的机会请求给予恩惠,让诸王官教授刁约起草报告给皇上看。 刁约见到丞相王曾,王曾问: “前些日子宗室子弟请求提

11、升的报告,是谁写的?” 刁约不知道他的用意,回答说不知道。回去后一想,担心事情弄清后被怪罪,就 再次拜访丞相府。王曾又像先前一样问他,刁约越发惊惶,不敢再隐瞒,就据实回答。王曾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喜欢报告的文词罢了。”又再三夸奖,不慌 不忙地说:“已经得到皇上的旨意,另有安排,过几天应当有具体指示。”从这时 起就有了任为南班官的事。 皇家近亲从开始封为小将军起,共提升 7次就担任节度 使,这就成了固定的制度。那许多皇家子弟用迁匹丝绢感谢刁约,刁约推辞不敢 接受。我与刁约有老交情,刁约曾拿出报告的草稿给我看。梦溪笔谈 卷三 辩证一 古今衡制 原文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

12、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 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 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 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 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 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匠。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译文 钧石的石,是五种重量单位之一,1石相当于 120斤。后人将 1斛定为 1石,从汉代 就已经这样了,比如说“饮酒一石不醉”就是证明。张拉弓弦的力量,古人也用 钧石为标准去衡量。 现在的人则把 1斛粳米的重量作为 1石。

13、凡是1石都是以 92斤半 为标准,等于汉代称重的 341斤。现在的战士张拉弩弓,有达到9石重的,计算他 的力气,是古时候的 25石,与魏的武士相比,一人当两人还有余;有拉弓达到3 石的,是古时候的 34钧,与颜高拉的弓比起来,1人当5人还有余。这都是近年来 教育培养的结果。以至于搏击刺杀跑马射箭,都融汇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技术的精 华,武器铠甲都极尽了古今技术的精巧。武器装备的丰富精良,是前代无法相比 的。阳燧照物 原文 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如人摇橹,臬为之碍故也。若 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 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

14、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阳 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窗 隙。橹臬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 此其可见。 (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店,大如 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 )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 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己为物,以物为己。不求去碍而欲见 不颠倒,难矣哉。( 酋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 常理。 )译文 用阳燧照物体都是倒立的影像,是因为中间有障碍的缘故。算学家说这叫做“格 术” 。譬如人摇橹,作支撑的小木

15、桩成了橹的障碍一样。像老鹰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随着鹰飞而移动,如果鹰和影子之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那么影子与鹰飞 的方向就相反了。又像窗孔中透过楼塔的影子,中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也都 是倒垂,与阳燧的镜面是凹陷的,当一个手指靠近镜面时,像是正的;当手指渐 渐移远到某一位置,像就不见了;超过这一位置,像就倒过来了。那个看不见的 地方,正如窗户的孔,架橹的木桩、腰鼓的腰成了障碍一样,物体与像相对,就 成了摇橹的情形。所以举起手来影子就越向下,放下手来影子就越向上,这应该 是可以看得到的。岂止物体是这样,人也如此,中间不被外物阻碍的很少。小的 就把利害互相改变,是非互相颠倒;大的就把自己当成外物,

16、把外物当成自己。 不要求去掉障碍,却想看到不颠倒的物象,太难了啊!解州盐池 原文 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为尝涸。卤色正 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唯中间有一泉,乃是甘泉,得此水然后可 以聚。又,其北有尧梢水,亦谓之巫咸水入,则盐不复结,故人谓之“无咸河”, 为盐泽之患,筑大提以防之,甚于备寇盗。原其理,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 淤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译文 解州盐池方圆 120里。长时间下雨后, 四周山上的水都流注到池里,但池水从未漫 出过;大旱时,也从未干涸过。卤水是紫红色的,在版泉的下面,当地俗称为蚩 尤血。唯独中间的一眼泉水,却是淡水,有了这水之后,就可以使盐卤结晶出食 盐了。另外,盐池北边有尧梢水,也叫巫咸河。盐池的卤水,没有甘泉水掺和, 就不能生成食盐。只要巫咸河水流入盐池中,盐卤就不再结晶,人们称它为无咸 河,是盐泽的祸患。人们筑大堤来防备它超过防备盗贼。推究它的道理,大概巫 咸河水本是浊水,一旦流入卤水中,就会淤积堵塞盐卤矿脉,便不能产盐了,并 非有其他特殊原因。虎豹为程 原文 庄子云:“程生马。”尝观文子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