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17147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部建筑工程_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用电工程,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通病,通过对大量的施工用电中所发生的安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检查中发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常见通病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施工条件越差、作业环境越乱、人员素质越低,那么常见的通病发生频率越高、引发安全事故可能越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常见的通病主要是: 1.把配电箱作为开关箱,直接控制多台电器设备. 2.使用二类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的保护电流15mA.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未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4.未定期对振动设备中的电器装置或潮湿场所工作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和保护接地(零线)线的检查。 5.交流电焊机不装二次空

2、载降压保护器或嫌麻烦而将保护器短接后使用,起不到保护作用。,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通病,6.动力设备保护接地(零线)线未按要求接在接地专用的接地接线柱(螺丝)或另接在其他设备的外壳作为重复接地。 7.接地极采用螺纹钢筋或截面小于规定。 8.接地和防雷装置未作定期测试。 9.电器设备金属外壳未作接地保护。 10.保护接地(零线)线采用多股铜芯线时,连接不规范,随便缠绕在接头上。 11.一类手持电动工具直接在露天、潮湿或金属构架的施工场所上使用。 12.配电箱和开关箱的熔断器或漏电器不匹配,有的相距超过规定要求。 13.电缆或电线未按要求采用绝缘瓷瓶和穿管进行敷设,有的满地乱拖乱放,有的用铁丝直

3、接绑扎的钢管脚手架等处上进行固定。,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通病,14.施工临时用电超过五台或总容量在50kW以上者,未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技术措施方案。 15.配、用电无专人管理、无停送电挂警示牌、无定期检查维护等完善的制度和手续。 16.动力和照明合用一组熔电器和开关。 17.配电箱设置处无安全通道和空间,开关箱顺地乱放乱摆。 18.重复接地线上窜接或并接多跟接地线或进行对接、缠接等。 19.行走式起重机轨道未作电气连接,超过30米未增设一组接地极。 20.在露天使用的电源插座无防雨、无防护措施等。 21.对失灵的开关、破旧的导线、存在隐患的设备等不更换、不维修,照常使用。

4、22.电缆电线通过运输道路、作业通道没有采用地下穿管敷设和采用其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各类伤亡安全事故中,由于施工用电不慎等原因而导致发生的安全伤亡事故已成为“五大”(坠落、坍塌、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元凶之一。按照“海恩法则”的原理,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而未遂先兆、事故隐患往往出自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通病。因此,切实加强对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提高防治施工用电中存在的常见通病水平,是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建设部新颁发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是工程施工现场用电的主要安全技

5、术依据;也是保障施工用电安全,防治施工用电中存在的常见通病,杜绝各类电气事故发生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前言 1 总则 2 术语、代号 3 临时用电管理 4 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5 接地与防雷 6 配电室及自备电源 7 配电线路 8 配电箱及开关箱 9 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 10 照明 附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目录,第五章 施工用电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上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修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包含八个部分。,1、一般规定 2、外

6、电防护 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4、配电箱与开关箱 5、现场照明 6、配电线路 7、电器装置 8、变配电装置,5.1 一般规定,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批准后方可实施。 2、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并应按规定每两年办理复审手续。,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系统,各类审批表,5.1 一般规定,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1)用电组织设计的全

7、部资料; (2)临时用电工程安装完毕后的调试验收纪录;(3)项目部定期检(复)查纪录; (4)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定期测定记录表等均应按规定及时归档; (5)用电技术交底材料; (6)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用电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1 现场勘测; 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进行负荷计算: 4选择变压器; 5设计配电系统 1)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 2)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 3)设计接地装置; 4)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6设计防雷装置

8、; 7确定防护措施; 8 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安全技术档案,漏电保护器测试仪、绝缘电阻测量(兆欧)表,漏电保护器测试仪主要用于测试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漏电不动作电流以及漏电动作时间,16位字符型液晶显示,该测试仪为手持式,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是各种漏电保护器现场或室内检测的测试仪表。,5.2 外电防护,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1、安全距离(见下页表格) 2、当达不到以上安全距离的要求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1)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

9、级(kV) 10 35 110 220 330 500,最小安全距离(m) 1.7 ,2.0 ,2.5 ,4.0 ,5.0 ,6.0。 2)当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未采取上述措施的严禁施工。,(2)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3)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1)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10、。,安全距离,不接触到高压线路也会触电,人们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只有接触到高压线路才会触电,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因为在高压输电线和高压配电装置周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处在此电场内的导体会因静电感应作用而出现感应电压,当人们触及这些带有感应电压的物体时,就会有感应电注通过人体流向大地而使人受到电伤害。研究表明,人体对高压电场下的静电感应电流的反应更加灵敏,0.10.2mA的感应电流通过人体时,即使未触及被感应物体,人也会有明显的针刺感。当工频电流(50Hz)通过人体时,成年男性的电场感知电流为1mA。 曾发生这样一起事故:有一栋2层高的在建楼房,楼一侧面距离平行而过10kV高压线约2m,施工

11、过程中未做任何防护。当一工人站在2层楼顶上从高压线侧往上传递一根约6m长的钢筋时死亡,法医鉴定为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后,经实地调查,高压线与钢筋头均无碰撞痕迹,高压输电线路无任何异常,而伸出的钢筋头距离高压线仅0.4m。经研究分析,此事故为静电电击所致。10kV高压输电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0.95m,最小操作安全距离为6m,当钢筋头伸至距离高压线0.4m时,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静电场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压,当人抓住钢筋另一头时,就有电流通过钢筋流过人体入地而导致人触电死亡。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外电线路施工人员的伤害,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最小安全操作

12、距离。,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5.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1、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5.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2、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电源进线为三相四线)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5.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3、配电箱金属箱体,施工机械、照明器具、电器

13、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等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与保护零线的连接应采用铜鼻子连接。,5.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4、TN-s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的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5.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5.4配电箱与开关箱,1、配电箱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四部分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GB7251.4-200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

14、GJ59-99 )。,1、配电箱需取得“3C”认证证书。,5.4配电箱与开关箱,1、配电箱内使用的隔离开关、漏电保护器及绝缘导线等电器元件也必须取得“3C”认证。,5.4配电箱与开关箱,2、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各级配电箱中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5.4配电箱与开关箱,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5.4配电箱与开关箱,4、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配电箱内连接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5.4配

15、电箱与开关箱,5.4配电箱与开关箱,5、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体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5.4配电箱与开关箱,6、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5.4配电箱与开关箱,7、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5.4配电箱与开关箱,5.4配电箱与开关箱,8、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

16、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9、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5.4配电箱与开关箱,5.5现场照明,1、照明配电箱宜单独设置,动力开关箱应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 2、在坑、洞、井内作业、夜间施工或厂房、道路、仓库、办公室、食堂、宿舍、料具堆放场及自然采光差等场所,应设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停电后,操作人员需及时撤离的施工现场,必须装设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要求,疏散应急照明:为保证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而安全地离开建筑物所设立的照明。在疏散通道地面上提供的照度应达到,最低不得小于。此外,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明显位置还要设有标志指示灯。 疏散照明采用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时,正常供电电源可接自本层(或本区)的分配电箱的专用回路,或接自本层(或本区)的专用消防配电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