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757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基础练习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扶?还是不扶?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近日,?四川达州 3 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一连串事件,让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推向新的高度。遇老人倒地为何 55.6%受访者选择直接走开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010 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 12.6%的人选择拨打110 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可能会装作没看见走过去吧。?当被问及

2、此问题时,家住天津的赵泉想了一会儿后这样说。他直言,现在 ?碰瓷?的人太多了,?不是不想扶,真的是扶不起。?对于同样的问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职员罗君的回答则不同。他表示,看身边的老人总能想到父母,如遇见有老人摔倒,自己会去关心一下。山东大学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直言,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着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87.4%受访者表示当前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调查显示, 8

3、7.4%的受访者表示 ?扶老人 ?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 ?扶老人 ?的道德焦虑。罗君坦言,在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上,他有着道德上的焦虑不扶自己良心上过不去,扶又怕被讹。这个问题有时会让他非常纠结。刘齐直言,讹人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媒体不能净捡着负面的个案去写,大家不能因为个别极端的事件,就对整个老人群体产生误解。?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直言, 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的医

4、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郑路说。郁喆隽表示,在年轻人扶老人的案例中,如果判决不当可能会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应该重视这些案例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59.5%受访者认为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如何才能化解普遍存在 ?扶老人 ?的道德焦虑 ??受访者首选 ?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 ?(59.5%),其次是 ?目击者要勇敢讲出真相 ?(15.1%),排名第三的是 ?司

5、法判决应注重对社会的引导?(7.2%)。接下来是: 媒体不能只渲染部分极端个案( 5.7%)、相关部门要给人可信服的真相(5.2%)、在社会上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3.1%)等。卞绍斌表示,法律法规是外在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才是左右个人行为、构建良序社会道德法则的根本源泉。着重培育基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能力,特别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道德自觉能力。?要弥补信任纽带的断裂,化解焦虑,制度保障是必须的。?郑路建议,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虽然大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见类似情况,大多数人还是会伸出援手。?调查

6、中, 28.1%的受访者认同,虽然扶老人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老人倒地,冷眼旁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会伸出援手。(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 年 12 月 10 日第 7 版,有删改) 19 在本篇调查报告中, 大部分人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如此纠结, 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20本调查报告是如何体现报告的真实性的?(5 分)21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本调查报告的社会价值。(6 分)。23根据要求,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 90 字)清晨雾气山水24审题训练。(60 分)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

7、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 ?碎片化阅读 ?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 ?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9、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当帮助

8、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医疗保障及相关的公益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帮扶人难免有后顾之忧。20 举例子。开头举“四川达州3 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新闻事例,引出调查,显示其真实性列数据。文中多次采用受访人不同态度的比例数据,让读者更为信服直接引用受访人的原话,更能证明观点。21答案:本调查报告调查了公众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态度(1 分) ,从引用的评价来看,对不帮扶老人还是持反对态度的(1 分) ,所以认为本调查报告以下社会价值。引导正向,提升整个社会责任感,道德感(1 分) ;

9、提出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急须弥补(1分);警示摔倒老人要讲究诚信(1 分);呼吁社会医疗保障及相关制度的完善(1 分)。23清晨,忽有淡淡薄雾漂来。冥冥的雾气,游移着,升腾着,像片片轻柔的纱巾,披在了江两岸的翠峰碧峰上,流瀑飞泉间。“睇雾始疑空,瞻空复如有”,雾霭濡染下的山水,显得格外妩媚。 (三个词语都有涉及2 分,修辞手法2 分,语境优美、具描写性2 分,超字数扣 1 分)24. 审题说明: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 “ 碎片化阅读 ” 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1、 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

10、理2、 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 一片 ” ,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3、 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 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 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 “ 标题党 ”“头条控 ” 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