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54167352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语法6-7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漢語處置式的產生與發展,主要內容,一、處置式的定義和性質 二、處置式的產生和類型 三、處置式的形成途徑 四、處置式功能的歷史發展 五、結論 六、主要參考文獻,一、處置式的定義和性質,“處置式”這個概念是王力先生在中國語法理論(1944)中提出來的,他說:“中國語裏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就是用助動詞把(或將)字,把目的語提到敘述語的前面。”“大致說來,把字所介紹者乃是一種做的行爲,是一種施行(execution),是一種處置。在中文裏,我們把它稱爲處置式。”如: 他把杯子打破了。 你拆了我門樓也罷了,怎麼將這御書牌坊也打碎了?(元曲選謝金吾),所以,簡單地說,處置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字句,有研究

2、者認爲,現代漢語中這類句子的功能未必都表示處置,所以不採用“處置式”這個術語而稱之爲“把”字句。但把字句不足以概括古代漢語中的這類句式,所以我們仍然稱爲處置式。,處置式的特點是什麽?或者說“把”的作用是什麽?這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有人認爲“把”的作用就是把動詞後面的賓語提前。這種說法過於簡單,它只能適用於初期的處置式(南北朝至隋唐),但不能概括後來發展起來的一些處置式。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假如處置式的意義和普通主動句的意義完全相同,則中國語何必有這兩種不同的形式?”(王力1944),處置式的特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很多學者曾經做過研究,他們的主要著眼點是現代漢語的把字句,而且主

3、要是找出把字句的各種限制。曾經提到的特點有: 把字句中的動詞必須是帶處置性質的; 把的賓語必須是有定的(或專指的); 動詞要有前加成份或後加成份,如果是單個動詞就必須是雙音節的。 當然,以上三個特點都有例外,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們主要討論與把字句的產生相關的幾個問題。,二、處置式的產生和類型 2.1 處置式的產生,處置式的來源是漢語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學者們做過很多研究,有代表性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爲四類: 1、來源於連動式,代表人物有王力中國語法理論(1944)、漢語史稿(1958)、祝敏徹論初期處置式(1957)等; 2、來源於上古漢語中的“以”字結構,代表人物有P.A.BennettT

4、he evolution of passive and disposal sentences(1981)、陳初生早期處置式略論(1983)等;,3、梅祖麟唐宋處置式的來源(1990)將處置式分爲三類,認爲它們分別來源於上古漢語的“以”字結構、受事主語句和連動式。,2.1.1 來源於連動式,這裏以祝敏徹論初期處置式爲例介紹處置式來源於連動式的觀點。 1、“將”和“把”在初唐以前都是含有實義的獨立動詞,其中“將”表“持、送、領、助”等義,“把”表“持、拿、握”等義,如: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詩經小雅無將大車)(送也) 吏謹將之。(荀子成相篇)(持也),2、南北朝以後,“將”出現在連動句中,但連動

5、式的另一動詞僅限於表示動向的動詞,如: 猶將兩牌自隨。(續齊諧記) 將秦向城門入。(冥祥記) 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搜神記) 見一嫗將兩小兒過,並著青衣。(啟顏錄),3、在第八世紀,出現了下列兩種連動式(開始時這兩類句子都是作爲連動式的形式出現的): 1)動詞“將”+名詞(“將”的賓語,也是後面主要動詞的賓語)+及物動詞 孫子將一鴨私用,祐以擅破家資,鞭二十。(朝野僉載) 空將澤畔吟,寄爾江南管。(李白詩) 料理中堂,將少府安置。(遊仙窟) 必將潭底測,手把波文裊。(皮日休詩) 以上前兩例“將”的動詞性還很強,後兩例就完全虛化了,虛化後成了處置式。這樣一種虛實並存的情況,顯示出了處置式還處於

6、萌芽時期。,2)動詞“將”+名詞(只是“將”的賓語,後面主要動詞有它自己的賓語)+及物動詞+名詞: 乾道運無窮,恒將人代工。(唐明皇詩)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爲楫。(王昌齡詩) 將心感知己,萬里寄懸旌。(高適詩)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李白詩) 在這種句式中的“將”虛化後,“將+名詞”成了工具語。,爲什麽這兩類句子中的“將”容易虛化呢?原因是這兩類句子中除“將”以外,還有另一個作爲句中主要敘述詞的動詞,“將”只是表示一種無關緊要的輔助動作。語言中的某一成份所表示的意義(這裏指的是行爲)如果不甚顯著的話(因句中另一行爲的意義更爲顯著),那它所表示的意義就容易在人們的印象中逐漸消失掉,這

7、樣,“將”就由實而虛,新的工具語和處置式就這樣產生了。,“把”字在唐代以前也是一個表示“持、拿”意義的實義動詞,如: 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史記殷本紀)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爲荊州。”(世說新語識鑒) 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笑林)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詩) 何須把官燭,似惱鬢毛蒼。(杜甫詩) 下官不忍相看,忽把十娘子手而別。(遊仙窟),中唐以後,“把”也在下列兩類句子中開始虛化: 1、“把”+名詞+外動詞 醉把花看益自傷。(白居易詩)(拿義) 偷把邠王小管吹。(張祜詩)(拿義) 枉把金釵卜,卦卦皆虛。(敦煌曲子詞鳳歸雲徧)(拿義) 莫把杭州刺史欺。(白居易詩) 不把庭前竹

8、馬騎。(變文) 司徒曰:“汝向閒時,把他堂印將去。”(韋絢嘉話錄) 前三例“把”的動詞性還很強,後三例就完全虛化了。,2、“把”+名詞+外動詞+名詞(非間接賓語) 支分閒事了,把背向陽眠。(白居易詩) 把疑傷虺節,用恐破蛇瘤。(皮日休詩) “把”和“將”虛化的原因一樣。正是因爲它們的虛化,才導致了漢語處置式的產生。,王力漢語史稿(1958)也認爲處置式是由“將”和“把”虛化而來的。他比較了以下的三個句子: 詩句無人識,應須把劍看。(姚合送杜觀罷舉東遊) 兩鬢愁應白,何勞把鏡看。(李頻黔中罷職將泛江東) 莫愁寒族無人薦,但願春官把卷看。(杜荀鶴入關因別舍弟),王力先生分析以上三個句子說:“把卷看

9、和把劍看、把鏡看是有分別得。把劍看的是詩句,不是看那劍,把鏡看的是兩鬢,不是看那鏡子;而把卷看的看卻正是看那卷子。因此,就意義上說,把卷看是處置式,而把劍看和把鏡看不是。但是,就結構形式上說,它們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可見把卷看的把在當時還沒有完全喪失動詞的性質。從這一點上看,動詞虛化的過程就更加明顯了。” 王力在此書中認爲處置式的產生大約是在第七世紀到第八世紀之間,即唐代初期和中期。,2.1.2 來源於“以”字結構,P.A.Bennett認爲:古代漢語中的“以”字結構是“把”字句(處置式)的前身。 古代漢語的“以”字結構可以用在雙賓語結構中,可以放在動詞的前面或後面,如: 教人以善。/堯以天下

10、與舜。 “以”字結構也可以表示動作的工具,同樣可以放在動詞的前面或後面,如: 文王以民力爲臺。/殺人以梃與刃。,像“堯以天下與舜”這樣的句子就和後來的處置式“堯把天下給舜”很接近。 在史記中,“以”字結構也可以放在雙賓語結構中,如: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 到了世說新語中就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用“以”字結構把賓語提前,而動詞後面跟的是處所詞,如: 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以百錢掛杖頭。,P.A.Bennett還對“把(將)”的虛化和把字句(處置式)的產生作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爲:“將(把)”從表示“持”義的動詞虛化爲表示工具的介詞以及處置式中的賓語標誌(object marker),都是不難理解

11、的。因爲“把(將)”處在連動式中的前一個動詞的位置,但後面那個動詞在意義上比它重要,所以它虛化爲表示工具的介詞,這正如英語中的下列變化: John took a knife and cut the cake.(約翰拿了刀來切蛋糕)John used a knife to cut the cake.(約翰用刀來切蛋糕)John cut the cake with a knife.(約翰用刀切蛋糕),而將(把)虛化爲賓語標誌則是因爲在這種句式中把(將)的賓語和後一個動詞的賓語是同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後一個動詞的賓語往往被刪去,只保留前一個賓語;而把(將)又不如後一個動詞重要,所以失去了實義而變爲賓

12、語的標誌。 他認爲把字句(處置式)的產生式重新分析(reanalysis)的結果。圖示如下:,s s NP VP VP NP PP VP V NP V P NP V 把 卷 看 把 卷 看 按照第一種理解,“把”是動詞,句子是連動式;按照第二種解釋,“把”是介詞(賓語標誌),整個結構是處置式。,Bennett 觀點評價:他的觀點存在一個矛盾:一方面,他認爲古代漢語的“以”字結構是處置式的來源,即著眼于“堯以天下與舜”與“堯把天下給舜”的相似性,那麼從“以”字結構發展爲處置式只是詞彙替換。另一方面,他又認爲處置式是經過重新分析而來的,即由“把+賓+動+賓”這種連動式刪去後面一個賓語並發生重新分析

13、而產生,如此一來,則處置式的前身應該是連動式而非“以”字結構。,陳初生初期處置式略論(1983)認爲金文中就已經有“以”字處置式,而且認爲這種處置式的詞序“似是上承遠古和上古前期的賓語前置而來”,在前置賓語錢“加一個以爲語法標誌”,就產生了“以”字處置式。,貝羅貝(Peyraube)早期把字句的幾個問題(1989)認爲把字句是通過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而產生的。具體過程是:先有共時的變化(synchronic derivation):主+動1“把”(“將”)+賓1+動2+賓2主+動1 “把”(“將”)+賓+動2,條件是賓2=賓1;然後歷時的變化(diachronic d

14、erivation)才發生,通過語法化的過程,動詞“把”變成介詞“把”:主+動1 “把”(“將”)+賓+動2主+介 “把”(“將”)+賓+動。,他認爲主+動1“把”(“將”)+賓1+動2+賓2(賓2=賓1 )的句子在漢語史上確實存在,如: 就將符依法命焚之。(馮翊桂苑叢談) 船者乃將此蟾以油熬之。(陸勛志怪) 即將梁元緯等罪人於墓前斬之訖。(變文) 汝將此人要徐殺之毋損皮肉。(佛說長阿含經,後秦) 甚至在把字句中後面還可以有“之”: 還把身心細識之。(變文),2.1.3 多重來源說,梅祖麟唐宋處置式的來源(1990)將唐宋時期的處置式分爲三類,認爲它們分別來源於上古漢語的“以”字結構、受事主語

15、句和連動式。,(甲)雙賓語結構VB+O1+V(+於/與)+O2 (1)處置(給):把O1給O2 忍大師即將所傳袈裟付能(曹溪大師別傳)/應把清風遺子孫(方干詩)/莫把壺中秘訣,輕傳塵裏遊人(李中詩)/堪將指杯術,授與太湖公(皮日休詩) (2)處置(作):把O1當做O2 將此茶芽爲信(歷代法寶記)/解將無事當無爲(朱灣詩)/他把身爲究竟身,便把體爲究竟體(維摩詰講經文)有人把春樹,喚作白旃(zhn)檀(寒山詩),(3)處置(到):把O1放到或放在某處 將竹插於腰下(伍子胥變文)/把舜子頭髮懸在中庭樹地(舜子變) (乙)動詞前後帶其他成份 (1)動詞前帶其他成份VB+O+X+V 把君詩一吟(崔涂詩

16、)/好把仙方次第傳(翁承贊詩)/若把白衣輕易脫(杜荀鶴詩)/獨把梁山凡幾拍(顧況詩)/遂將其筆望空擲(廬山遠公變文),(2)動詞後帶其他成份:VB+O+V+Y (i)Y是結果補語或趨向補語: 誰把金絲裁剪卻(歐陽炯詩)/師便把火筯放下(祖堂集)/把他堂印將去(劉賓客嘉話錄) (ii)Y是“了”或“著”: 又將火箸一長一短並著(楞伽師資記)/師把西堂鼻孔拽著(祖堂集)/恐將本義失了(朱子全書)/公只是將那頭放重了(朱子語類輯略) (iii)Y是動量詞: 溈(wi)山把一支木吹兩三下(祖堂集),(丙)單純動詞居末位VB+O+V 料理中堂,將少府安置(遊仙窟)/且將一件書讀(朱子語類)/秋時又把什藏(朱子語類)/仰山便把茶樹搖(祖堂集) 梅文認爲以上的甲乙丙三種處置式各有不同的來源: (一)甲型處置式 包括處置給、作、到。其中處置給、作先秦就有,只是用“以”字表達: 堯以天下與舜(孟萬上)/吾以仲子爲巨擘焉(孟滕下) 處置到先秦沒有,最早見於史記: 復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滑稽列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