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467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响系统连接方面和输出的解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响系统的设备可以大概分为: 1,音源设备如 CD ,LD,DVD ,电脑等 2,信号加工设备如调音台, 3,信号动态处理设备, DSP 4,音质补偿 EQ,激励器等 5,声音重放,还原设备如,分频器,音箱等 1、最简单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效果器、功放、全频音箱 连接方式:音源设备 - 调音台 -功放- 音箱,设备间采用链式连接。 链式连接方式:前级设备输出口(OUT 或 OUTPUT) 与后级设备输入口(IN 或 INPUT) 相连接的方式。 专业设备的接口, 无论是卡农口还是直插口, 一律使用卡农或大三芯接插件用平 衡方式连接, CD机之类用 RCA 莲花插座输出信号的音源

2、设备,可使用莲花转大 二芯线接入调音台LINE IN 接口。 效果器 IN 口与调音台的推子后 POST AUX SEND 口连接(有些台子的推子后辅助 输出用 FX或 EFX表示),效果器 OUT 与调音台 LINE IN 连接 2、增加均衡器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效果器、功放、 全频音箱 连接方式: 音源设备 - 调音台- 均衡器 - 功放- 全频音箱, 链式连接, 效果器与调音 台连接方式同 1。 增加分频器和超低音音箱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 器、全频音箱功放、超低音功放、全频音箱、超低频音箱。) 连接方式:音源设备 - 调音台 -均衡器

3、- 分频器 - (分频器 HIGH OUT 接全频音箱功 放,分频器 LOW OUT 接超低音音箱功放) - (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链式连 接,效果器接法同1。 注:全频音箱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通过分频器分频或者不经过分频的方式 4、增加限幅器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压 限器、全频音箱功放、超低音功放、全频音箱、超低频音箱。 连接方法:音源设备 - 调音台 -均衡器 - 分频器(两路输出) - 限幅器(分频器输出 两路分别接限幅器输入两路) -(全频音箱配套功放 +超低音音箱配套功放) -(全 频音箱 +超低音音箱),主系统链式连接,效果器接法同1,压限器设置到限幅

4、 状态。 注:全频音箱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通过分频器分频或者不经过分频的方式。 压限器接在调音台与EQ之间,能把整体信号压缩, 而后面的 EQ能对前面压缩的 信号不足后的音质补偿等,对整体的音响效果能有一个良好的处理, 压限器接在 EQ之后功放之前,主要起限制作用,在整体过程中没有起来压缩器 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功放和音箱。 5、增加激励器的系统 激励器的连接方法同效果器,从调音台AUX输出到激励器 IN,激励器 OUT 到调 音台 LINE IN 。 激励器是效果器的一种, 属于“电子味精”, 不要串在主系统里。 如果激励器串 在主系统里,就相当于上了一桌子的菜,不管是否鲜美,一律加上味精。 6

5、舞台返听系统: 信号取自调音台 PRE AUX (FB或 MON )推子前输出(也可根据操作习惯或要求高 低取自其他信号输出口,比如编组或者推子后辅助输出口等)-均衡器 - 功放-返 听音箱。 7 使用 INSERT (插入)方式接入设备: 做一条 INSERT线(一端是大三芯插头,另外一端是两个大二芯插头,具体做法 论坛有介绍, 自己搜索一下) ,INSERT线的大三芯插头插入调音台INSERT插座, 另一端与大三芯插头的尖相连的大二芯插头插入外接设备的IN,另一大二芯插 头接入外接设备的OUT ,这台设备就串进调音台信号通道了。 使用数字音频处理器的系统: 音源设备 - 调音台 -处理器

6、- 各类音箱配套功放 - 各类 音箱。效果器接法同1。 注:话筒信号接入调音台MIC IN,CD机等音源设备信号接入调音台LINE IN , 无线话筒接收机如信号接到卡农输出口,接入调音台 MIC IN, 如信号取自 6.35mm 直插输出口,则接入调音台LINE IN 。 效果器或激励器信号来自调音台哪个AUX输出(比如 AUX3 ),那么返回到调音 台的通道上的对应AUX旋钮(比如 AUX3 )不要打开,要不就会在调音台和效果 器之间产生回授啸叫。 要想玩好一个系统, 科学配置是第一步, 正确连接系统是第二步, 如何设置和调 试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1. 调音台输出部分的安排有以下规律: (

7、1)调音台有几根母线,肯定有相对应的输出插座。 (2)每个输出插座输出的声信号肯定在调音台上装有其相对应的调节 键,可能是推拉键,也可能是旋钮。 (3)每种输出调节功能键旁边都装有监听按键,一般推拉键旁边的监 听按键为推了前监听PEL ,旋钮旁的监听按键为经过旋钮的监听(AFL )。 (4)从辅助返回( AUXRET)或效果返回( EffectRTN )的插孔进入调音 台的信号,肯定安装有调节其大小的按钮和相应的声像调节钮PAN 。 (5)凡左右输出或编辑输出的插座前,一般都有相应的INS(又出又 进插孔),其目的是可以单独对输出信号在输出前进行特殊加工处理,但辅助输 出不装 INS 插孔。

8、(6)如果输出部分装有耳机和对讲话筒T.B.MIC 插孔,一般其旁路都 有其音量大小调节钮。 如果掌握了以上 6 条规律,便对调音台的输出部分的功能键作用便了如 指掌了。 三、调音台的操作使用要点 (一)单声扩声 在 Disco 厅、歌舞厅或背景音乐放音厅里,往往使用单声扩声, 在这些 场合不需要立体声放声。这时,调音台应作如下的连接: (1)利用辅助送出 AUXSEND,经功放(接成桥式),串接音箱,进行 扩声。这时,扩出的声音通常不带效果声。 (2)利用左右声道的其中一路输出或编组输出中的一路或混合单声输 出,经功放(接成桥式) ,串接音箱进行扩声。 这时,扩出的声音通常有效果声。 (二)

9、立体声扩声 在 OK厅、音乐厅、歌厅里需要作立体声放声。在此情况下,利用左右 声道同时输出或利用编组输出1 和 2 或编组输出 3 和 4 同时送出,经功放(接成 立体声模式)和相应的音箱进行扩声。同时,应注意两个音箱的摆放位置,尽量 扩大立体声场。此外,应当注意每路声源的空间声响,巧妙调节该路上的Fader 和 PAN ,适当安排其空间位置。对于演唱声和主乐器乐音,将相应的PAN调在中 间位置, Fader 推大,突出演唱声和主乐音。如果输入的声源是立体声,必须在 调音台输出端保留其原来的声响,不可任意摆放该路上的PAN和 Fader,否则, 声响混乱,甚至演唱声与音乐声不能揉在一起。保留其

10、原来声响的方法是左声道 输入占用调音台一路, 将该路上的 PAN调至左边,右声道输入占用调音台另一路, 将该路上的 PAN调至右边。同时,将二路推子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立体声源的 声响在左、右声道母线和编组母线上得到保留。 (三)关于监听 通常监听是指舞台监听, 即供舞台演出人员听音, 采用调音台的辅助送 出(AUXSEND),送往监听功放、舞台监听音箱放声。对需要监听的声音,将该 路上的相应辅助旋钮打开。对不需要监听的声音,将相应该路的辅助旋钮关闭, 于是可以做到监督各种乐音或演唱的单独发声。耳机监听与舞台监听有所不同, 耳机监听是调音师用来监听各路声源输入调音台后的状况以及各种混合输出情

11、况的,借助这种耳机监听,可检查声源并修正调音台的各种调节。 (四)效果机与调音台的连接 1 利用每路上的 INS 插孔,单独对该路上的声信号进行效果处理,从 INS 插孔将该路的声信号引入效果机, 经效果机处理后, 声音信号由效果机出来, 再从这个插孔送回调音台, 这种接法适合于大型乐团对各类乐音和演唱声的效果 处理。 2利用辅助送出( AUXSEND),将声音信号送入效果机的输入端,从效 果机输出接到调音台的辅助返回端(AUXRTN),对需要处理的声音信号,将该路 上相应的辅助旋钮打开, 对不需要处理的声音信号, 则把该路上相应的辅助旋钮 关闭。这种连接可由一个效果机处理多个同类声源(比如:

12、多个人演唱)。 3利用辅助送出( AUXSEND),将声音信号送入效果机的输入端,从效 果机输出接到调音台的某一路的线路输入端(Line )。这时,把这路当做效果的 再加工处理(放大、均衡、声像、混合比例等),并且用该路的推子作效果混合 比例调节,比较方便。但这路上所有的辅助旋钮必须关闭。否则,会出现扩声系 统啸叫,或在辅助母线上出现效果声。 (五)关于辅助母线( AUXBus ) 辅助母线可以用做效果线(EffectBus )、监听母线( MonitorBus )、 有线声控母线 (控制灯光等) 或可以用来单独对某些声源进行记录或扩声。总之 辅助母线愈多, 调音师使用起来就愈方便, 甚至能做到多种场合用一台调音台控 制同步放声或播放各种不同的音乐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