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254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松树生

2、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第四课 :1、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 (依赖),互相(影响)的。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3、(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 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 (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 条食物链。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狗尾草老鼠蛇老鹰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水稻老鼠蛇老鹰水稻蝗虫小鸟老鹰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第六课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

4、(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 , 环境条件受到破坏 ,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水分)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 ) 的其他生物。第八课:1、草原上的食物链:草、兔、蝗虫、鸟、

5、蛇、鹰草兔鹰草兔蛇鹰草蝗虫鹰草鸟蛇草蝗虫蛇鹰草鸟蛇鹰2、在食物链“草兔鹰”中,如果: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保护草原,合理放牧。,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6、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 万)千米。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9、(温度)就(高

7、),(光弱)温度就(低)。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 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 千万度)。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 。1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 ( 光热转换器 ) ,具有(节能) 、(环保) 、(安全) 的优点。1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

8、料) 、(结构) ,(运用的原理 ) 有关。19、太阳能是一种 (清洁) 、(节能) 、(安全) 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20、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 (集热器) 、 (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二、解释概念。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三、举例。1、你所知道的光源。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

9、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答:汽车反光镜医生带的额镜照明灯上的灯罩教师的墙壁涂成白色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潜望镜万花筒观景箱,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答:放大镜望远镜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四、简答。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2、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

10、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第三章: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第二课: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

11、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 (内部运动) 造成的。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 (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第三课: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 (植物)的作用、 (动物)的活动等。3、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会(碎裂)。第四课:1、(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12、物质的混合物。第五、六课: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第七、八课:1、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课本插图复习:第 51页岩石的风化过程图第四章:运动和力第一课:1、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或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2、水往低处流, 人从滑梯上往下滑, 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 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第二课:1、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橡皮筋绕的圈数 (越多),行驶

13、速度越快, 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2、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3、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作用制造的工具。5、橡皮筋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第三课: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 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

14、(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第四课: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表示。1 牛(100 克力)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第五课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弹簧测力计) 来测量。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

15、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第六课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2、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第七课 :1、日常生活中给汽车安上轮子,滑板车、旱冰鞋是利用滚动的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给齿轮打上润滑油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鞋底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下雨天给汽车安上防滑链条是增加摩擦力。2、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三、问答题:1、我们怎样做才能使

16、植物生长得更好?答:首先应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还要我们的关爱呵护。2、你见过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答:香蕉生长在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3、举出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例子。答:大雁冬天向南迁徙,这是适应环境的做法。蛇的冬眠现象也是适应环境的做法。4、请你写出三条食物链。答:水稻田鼠猫头鹰;小草蚜虫瓢虫小鸟;树叶蚯蚓小鸟小草兔鹰水稻螳螂青蛙蛇老鹰; 棉花棉铃虫麻雀;青草兔子狼;小麦蝗虫麻雀5、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答: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6、列举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答:有充足的阳光;足够的氧气和水;生物的数量和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