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2449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例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颈椎不稳21 例更新日期: 2011-07-22 袁文贾连顺陈德玉倪斌戴力扬欧阳跃平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共21 例,其中男14 例,女 7 例;年龄21 63 岁,平均47.5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 例,坠落伤6 例,重物砸伤3 例,运动伤4 例。全部病例的初期治疗包括:颅骨牵引 14 例,枕颌带牵引7 例。牵引时间30 62 d,平均 38.4 d 。牵引期间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激素、脱水剂、抗生素等的应用。2.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常规X线及 MRI 检查,其中11 例行 CT检查。 X 线表现为椎体压缩性骨折9 例;椎体爆裂

2、性骨折5 例;单侧关节突交锁5 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 例。 椎体骨折病例其颈椎生理曲线消失,椎体间成角11 32,平均17.3。骨折脱位病例其颈椎生理曲线中断,相邻椎体间移位距离3.520.1 mm ,平均 7.3 mm 。MRI 检查提示椎体后缘或碎骨片凸向椎管内13 例,其中合并椎板骨折并陷入椎管内2 例,椎间盘破裂并突向椎管内5 例;损伤节段脊髓有囊性变9 例。损伤节段分类:在颈椎骨折的病例中,C42 例, C5 8例, C6 3 例, C7 1例。在骨折脱位的病例中,C45 2 例, C56 4 例, C671 例。3.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le 分类法, 21 例病人 A 级 4

3、 例, B级 3 例,C 级 9 例,D 级 4 例,E级 1 例。4.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仰卧位,肩背部略垫高。做颈前右侧斜切口,沿颈动脉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定位确定损伤节段。 先于伤椎上下椎体置入牵开器螺钉,安放牵开器,调节其张力,使椎间丢失高度或颈椎生理曲线得以恢复, 然后切除相邻椎间盘,再用咬骨钳以两侧颈长肌内侧缘为界将伤椎大部咬除。椎体后缘骨皮质采用微型电钻磨除或用刮匙及长喙状咬骨钳咬除,此时减压槽呈长方形状,在牵开器维持状态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其中 4 例未取髂骨,采用钛网充填减压的椎体松质骨植骨。去除牵开器,安放AO 纯钛带锁钢板1 。本组2 例合并椎板骨折

4、病人在完成前路手术的同时再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手术后除常规处理外,病人可于术后48 h 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或坐起,颈托保护4 6 周即可,无需其他外固定。术后当日、 6,12 周分别拍摄颈椎X线片, 了解内植物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必要时还可行CT或 MRI检查。二、结果本组 21 例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62134 min , 平均 87 min 。 出血量 100 350 ml ,平均 180 ml 。本组病例术中均未输血。2 例术后出现呃逆,持续48 h 后消失。 1 例术后出现单侧肢体神经症状加重,经脱水和神经营养等治疗后改善。随访时间1239 个月,平均25.2 个月。植骨在3

5、个月内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颈椎生理曲线维持良好,椎间高度无再丢失。未发生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神经功能除 4 例 Frankle A 级外,均提高12 级。三、讨论1. 陈旧性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椎间高度的丢失和生理曲线的改变,以及由此而继发的颈椎不稳定。如不能及时予以复位和减压,上述病理变化将持续存在并导致颈椎不稳定,从而进一步加重颈段脊髓的压迫,出现更严重的神经症状。2. 陈旧性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并颈椎不稳的诊断:目前尚不统一,比较客观并易为大家所接受的是White 等 2提出的诊断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总分值5 诊断为下颈椎不稳。本组病例评分为614,平均8.

6、1。X 线平片目前仍是主要的诊断方式,尤其是伸/屈侧位动态摄片可发现普通平片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下颈椎不稳。CT 对诊断创伤性下颈椎不稳意义不大,但对判断椎体后缘或碎骨片突向椎管内的程度有重要价值。MRI 则在检查下颈椎不稳对脊髓压迫的范围、程度以及脊髓本身的性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陈旧性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应以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性前凸及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为基本原则。经前路手术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选择。前路减压植骨后,笔者采用AO 带锁钢板重建颈椎的稳定性。AO 带锁钢板是通过其高度的内在稳定性使融合节段达到即刻稳定,从而使植骨更易于融合,颈椎的生理曲线和椎

7、间的高度也易于维持。患者术后不需要坚强的外固定,仅在颈托保护下即可早期离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4.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对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作用:颈椎后路减压对创伤所致的脊髓压迫是有作用的, 但对陈旧性下颈椎创伤合并颈椎不稳的病人,若未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而单纯行后路减压手术将导致颈椎更加不稳。即使后路减压并采用内固定及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但由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线难以恢复和纠正,日后的继发性退变也将产生新的脊髓压迫。从融合的范围来说,同一节段的损伤后路融合范围明显较前路融合范围大。因此, 对颈椎活动的影响显然是后路融合更为明显。只有同时合并脊髓后方压迫时,在重建前柱稳定的前提下,方可考虑辅以后路减

8、压手术,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编辑:付培蓉)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基金资助项目(98BR019) 作者单位:袁文(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贾连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陈德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 00003)倪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戴力扬(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欧阳跃平(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参考文献:1袁文,贾连顺,戴力扬,等. AO 纯钛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的初步报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 6: 161-163. 2White AA, Panjabi MM, ed. 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 2nd ed.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1990. 114-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