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164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15 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 (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 “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

2、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 “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

3、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 “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 ( 意为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

4、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 )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3 分) 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

5、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2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B “诗庄词媚” “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又被称作“诗余” ,这标志着诗

6、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

7、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 ”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 ”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

8、,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安定,顺从。按辔:扣紧马缰缓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乱而继迁薄我薄:轻视。B除福州

9、观察使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归之至隘而争先/ 必乱 /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 而阵。B归之至隘而争先/ 必乱 / 乱而继迁薄我/ 必败 /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C归之至隘 / 而争先必乱 / 乱而继迁薄我/ 必败 /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D归之至隘而争先/ 必乱乱 / 而继迁薄我 / 必败 / 于是又请 / 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

10、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B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D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7.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5 分)(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

11、上左右。(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8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5分)9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6 分)(三)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面的空缺部分(每空1 分共 6 分)(1) 赤壁赋里,苏子与客饮酒乐甚,客中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其中描写箫声使深

12、谷中的龙听了起舞,弃妇听了落泪的一句是,。(2)赋、比、兴是中国古代对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国风卫风氓里面运用比兴手法,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的句子是,。(3)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离骚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中描写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和长长佩带的句子是,。屈原以衣服佩饰比拟自己的美德,宠辱不

13、惊,特立独行,虽离群索居而不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 分)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

14、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

15、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 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

16、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