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922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斜视:故称睊目、风牵偏视、双目通睛,是指眼睛注释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 视的眼病 抽搐: 又称瘛疭、经脉拘急挛缩者为瘛, 经脉驰缓而伸者为疭, 凡经脉拘急挛缩 且肢体不自主抽动称为抽搐。 口噤不开 :指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肌肉痉挛,乏力张口受限,颞颌关节障碍 等一系列疱状的综合征,既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综合征。 疝气:以少腹、睾丸、阴囊部位肿大、疼痛为特点的病症。中医学又有小肠气、 偏坠 牛皮癣 :又称顽癣,既神经性皮炎,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以皮肤肥厚, 皮沟加深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带状疱疹 :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 性疱疹性皮肤病 红眼

2、病 :又称赤眼,风火眼,天行赤眼,既目赤肿痛,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外感 疫毒所引起,往往双眼同时发痛,常见于西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血归包络 :心包络主血之脏,诸血皆归于心包络 子午流注 : 一种一时间为主的独特取穴法, 根据脏腑经络的气血流盛衰开合规律, 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 定的一种逐日逐时按时取穴的针灸方法 牙痛:牙痛是口腔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西医学称为牙周炎、牙髓炎、牙槽炎、牙 周脓肿五输穴 的临床应用:治疗局部病症之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井主心下满,荧猪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

3、,合主逆气而泄。原穴应用 : 直接反映脏腑的病变,对本脏腑本经络及其连属的组织器官病症,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作用。刺灸原穴可以和内调外宣上导下,通达一身之原气,调节脏腑的各种机能,促使阴阳平衡。总而言之,原穴对本脏腑,本经络的急慢虚实证均有较好的调制作用。络穴应用 :主治特点在与治疗表里两经的病变。原络配穴 :针灸临床上, 病变经络的原穴常与相表里的络穴相配,称为原络配穴法。为表里经配穴的代表,主治表里两经的病变,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俞穴应用 :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很好的调治内脏的作用。治疗 =特点主要是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性病症,

4、同时还用于治疗所开窍的五官病。墓穴应用 :祛邪泻实,有通调脏腑,行气止痛之功。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俞墓配穴 :针灸临床上, 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墓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俞墓配穴。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对治疗阴证,阳证具见的脏腑病症疗效显著。郄穴应用 :郄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 个穴位即脏会中脘,气会檀中,血会膈腧,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绝骨)。具有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双重作用,在诊断方面, 许多急性或慢性病会在郄穴出现不同反应,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主要治疗本经络本脏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

5、症, 其中阴经郄穴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八会穴应用 :凡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也都可取其相聚会的腧穴进行治疗。郄会配穴 :临床上,郄穴与八会穴也可相互配合,称郄会配穴法。下合穴的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六腑病变,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八脉交会穴应用:八穴主治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主治本经脉循行所过的四肢躯干,头面五官病变, 也主治奇经八脉的有关的病变,且为治疗所通奇经病症的首选腧穴。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后溪配申脉,外关配足临泣。月经不调 基本治疗(皮肤针,耳针)治则:气虚、血虚、肾虚者益气养血、补肾调经,针灸并用,补法;血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凭泻;气郁、血热者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

6、针不灸,泻法。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方义:充任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关元为任脉要穴,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冲、任同源,故关元是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 三阴交均属脾经,三阴交还与肝肾二经交会,为妇科理血调经要穴。加减: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膈俞令气血生化之源旺盛;肾虚加肾俞、太溪调补肾气;气郁加太冲、期门疏肝解郁;血热加行间、地机清泻血分之热:血寒加灸归来、命门温通胞脉、活血通经。操作: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3 5 日开始治疗,若行经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知道月经来潮是为止。连续治疗2

7、 3 个月经周期。痛经基本治疗(贴敷、皮肤针、耳针、穴位注射)治则: 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者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针灸并用, 泻法; 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充任,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方义: 关元属任脉, 通于胞宫, 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充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是治疗通经的经验效穴。加减: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温经止痛;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操作:针刺关

8、元,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敢向下传导;寒凝血瘀者针后在小腹穴位加灸。月经来潮前3 5 天开始治疗,发作期每日治疗1 2 次,间歇期可隔日一次。颈椎病基本治疗(皮肤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方义: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后溪、天柱分别属手足太阳经,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二穴配伍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椎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的作用。诸穴 远近相配,共奏祛风散寒、疏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加减:风寒痹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

9、络;劳损血瘀者加膈腧、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腧、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 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操作:大椎穴直刺1-1.5 寸,使针感向肩臀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平补平泻,使针感向肩背、上肢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肩周炎基本治疗(芒针、刺络拔罐、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骨禺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骨禺、肩前、肩贞,是谓“ 肩三针 ” ,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舒筋通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经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