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的开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4202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文静的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文静的开题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茶中品味红楼女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内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红楼梦对茶有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 “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包含多个层次,既有茶的品种,用水,用具,也有从饮茶中体现出来的饮茶者的人物性格,人生际遇和人生态度。红楼梦中的每个人都喝茶,但是对茶确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态度。从红楼梦中茶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不一样的人物。

2、现在,对于红楼梦中茶文化与人物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一)茶品种与人物身份,际遇,人生的研究在红楼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特别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户人家里,喝的茶普遍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和“龙井茶”等等。这些茶在过去的历史上都属贡茶,但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象贾府这一大户人家喝茶,不同的身份喝什么样的茶,是尊卑有别的。如贾母是一位老太君,她必须喝“老君眉”,才算不失身份;宝玉是一位花花公子,浪荡不羁,经常想入非非,时而上天,时而钻地,所以,他喝的是“神仙茶”才恰当不过。而黛玉,多愁善感好思索,那漂亮的瓜子脸惹起多少人的爱慕,所以,她必须喝“龙井茶”,来展示她的天生丽质

3、;至于林之孝和袭人等众多的佣人,就只能喝一般不起眼的“凡人茶”了。每个人喝的茶都不同,体现着各自的身份和际遇。(二)品茶与人物品性,性情,性格的研究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个个都是品茶高手。宝玉到梨香院后,吃了半盏茶,觉得不对味,他想起早晨的茶来,便问茜雪:“早起沏了碗枫露茶,就说过那茶是要泡三四次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很显然宝玉早就品出了这茶的味道。第二十五回中,凤姐、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围绕暹罗国的贡茶,人人都品出是好茶。但对凤姐来说,要表现出富贵人家的气派,自然说那茶不好;宝玉要背叛封建家庭,也说那茶是不好的;宝钗要屈从凤姐的苦心安排,自然要说那茶不好;而黛玉则要依附贾府,也

4、只能是说那茶不好。曹雪芹完全是根据小说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对这次评茶结果作出了巧妙的回答。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天国茶仙”妙玉论茶,体现出妙玉是真正懂茶之人。我们在她身上也看到了一位茶女子的高洁,精细,朴素等人生态度。(三)茶与人物才情的研究品茶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品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体现出浓浓的才情。如第50回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 煮酒叶难烧”。 第 23,宝玉所作的“四时即事”诗四首,其中有三首咏及茶事:“倦绣佳人幽梦长, 金笼鹦鹉唤茶汤。 ”( 夏夜即事) “静夜不眠因酒喝,沉烟重拨索烹茶。”(

5、秋夜即事 )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 冬夜即事) 第 76 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四)茶与人物关系,人物交往的研究如以茶论婚,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第二十五回)再如,红楼梦中有亲戚朋友来一般都有以茶

6、待客的描写。第3 回黛玉初到贾府,凤姐相见后,一面说话,一面已摆了茶果上来,凤姐亲为捧茶捧果。第41 回,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拢庵,妙玉以各种名茶招待。还有以茶作祭,以茶赠友。二、选题意义第一,通过红楼梦来展现中国的茶文化。包括茶的物质意义,茶的品种,取水,用具,并且着重展现茶的精神意义,通过品茶达到茶性与人性的结合。是一种自身的“明心见性”,心灵的至善至美,超然凡俗的朴素,宁静而致远。第二,通过红楼梦中的几位女子对茶的不同见解和认识,来分析她们的人生际遇。包括个人性格,情感,际遇,命运等。作者给每个人都写了一个判词,而这判词的命运之路也正是她们的人生选择,就像选择茶的种类,选择对茶的态度一样。

7、有的人只是单纯的喝茶,慢慢变成生活中一件重复的事,茶于她来说或许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罢了,再多是一份对养生的重视,实在说不上是懂茶之人。还有寥寥的几个女子真正值得称为“茶女子”。她们懂得品茗,用心去对待,她们更拥有茶一样的幽雅性情。她们是可以荡涤大观园的清莲,平凡二纯真,拥有平和,淡泊的心,将芬芳沁入心脾。第三,通过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来看现代社会的饮茶文化。特别是在社会日渐浮躁的环境下,一个“茶女子”的称呼被大家提出并且追求。越来越多的女孩去学习茶道,希望在茶的淡淡氤氲,用心一步步的节腠中让心灵沉浸,找寻到内心深处的平和和宁静。“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女子温柔娴静,自爱自强,淡雅而含蓄,专注且专

8、一,在时间细微的点滴中弥久愈香。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贾母,林黛玉,妙玉,王熙凤四位女子对茶的不同认识和见解,来分析她们各自不同的身世,际遇,情感,性格和命运。并且通过彼此间的比较把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别体现出。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侧重通过茶来分析人物性格的不同。这篇文章会从更多的方面来展示人物。希望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为大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东西,能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三、论文思路框架第一部分:(一)红楼梦茶文化的描述概况(二)茶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是“茶性”对人品性的影响。(三)肯定前者的研究成果,阐明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第二部分:红楼女-贾母(一)品茶意何在,多念富贵身1、以茶品种显身份2、以

9、茶待客显富贵3、用茶做人明世故(二)知茶养生妙,惜身惜福寿1、懂得饮茶的养生之道,注重养生2、对茶的品种,取水,用具讲究3、对饮茶的时间讲究(三)品茶意难寻,难成懂茶人1、茶性俭,朴素雅致,不宜铺张2、茶性精,至善至美,须用心3、茶性德,平和而淡泊,意在修身养性第三部分:红楼女-林黛玉(一)前世绛珠草,出生尤似茶1、出生像茶一样纯洁, “洁性不可污”2、像茶钟天地之秀,日月精华,黛玉清纯美丽。3、茶出乱石而坚强,黛玉内心坚强(二)佳茗似黛玉,茶女子难得1、 “素” - 清纯,淡雅2、 “幽” - 最爱龙井,脱俗3、 “淡” - 简单,淡泊(三)付之真性情,爱过亦无悔1、爱情是两颗心的酿制,就像

10、茶叶与水的浓情糅合2、才情满满,共谱诗情画意3、茶淡时,爱已浓爱过时,没人能替代。第四部分:红楼女-妙玉(一)茶禅共意生,熟练释茶道1、茶水 - 梅花上雪水2、茶具 - 精美讲究3、品茶方法 - 回答宝玉,一杯为品,二杯解渴(二)青灯古佛外,心在尘世间1、奉承贾母,深谙处世之道2、爱恋凡心,以茶传情宝玉3、对黛玉,宝钗,真心视为闺蜜(三)茶性只知半,难谓茶女子1、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2、秉高洁之心,却过于高洁,嫌弃刘姥姥3、内心大胆,狂傲第五部分红楼女 -凤姐(一)以茶论婚宝黛,实为保护权势1、以茶论婚2、心机重,为权势虚情3、能言善道(二)凤姐奉茶贾母,深谙人情世故1、贾母的开心果2、待人

11、处事圆滑3、小女人的娇羞第六部分:结语,包括:1、总结论文成果,包括茶文化的展示,四个女子对茶的不同认识和见解,四个女子的身世,性格,际遇和命运等2、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与不足四、论文进度安排1、十月,十一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书籍和文摘,并收集资料。2、十二月,根据收集的知识,展开深入分析,完成论文初稿3、一月,二月间,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完善论文4、三、四月,定稿,准备答辩事项5、五月,论文答辩五、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 M. 四川 : 四川出版社 ,2002.2、蔡义江 .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

12、西岭雪 . 金陵十二钗典评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柴奇彤 . 红楼梦中茶 M. 华龄出版社,2010. 5、夏于全 . 细说红楼梦中人M. 中央三峡出版社,2007. 6、莫丽芸 . 美人美茶 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7、吴远之,吴然. 茶悟人生 M.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8、于观亭 . 茶文化漫谈 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刘勤晋 . 茶文化学 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胡晓明 . 宝鼎茶闲烟尚绿J.求索 M ,1995,( 1). 11、罗春兰,张洁. 论红楼梦中的雅俗茶文化D.2010. 12、段榕 . 茶文化与红楼梦D. 漳州师范大学 .2010. 报告人签名:2011 年 11 月 26 日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评语: 论题设计较有新意,准备充分,有独到见解,且有一定深度,同意开题。指导教师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