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113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4936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113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歌练习113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歌练习113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113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113文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7分)卖花词高启绿盆小树枝枝好, 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 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 卖与还传种花诀。馀香满路日暮归, 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 不如担上花长在。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有人评价这首诗“ 亦俗亦雅 ”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

2、特点加以分析。(4 分)13 (7 分) (3 分)C ( 4 分)要点:指出本诗的“雅”、 “俗”之处( 2 分,雅、俗各分) 。具体分析其中的“雅”、 “俗” (2 分,雅、俗各分) 。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角度: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二 .(06 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 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的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3、。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

4、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出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 “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 , “雨中”与“月中” , “寥落”与“愁”都是互文,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夜不能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 题。 (7 分)蝶恋花 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

5、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 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 分)【参考答案】 21.(3 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2.(4 分)以情相问, 以景作答; 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深山 ” 、“ 夕阳” 、“ 秋雨 ” 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补充注释】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 “ 青冢黄昏路 ” ,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 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 (1655-

6、1685) ,原名成德, 字若容, 号楞伽山人。 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 总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 “ 饮水词哀感玩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身上。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觉罗氏,彼时有可能是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

7、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 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倒现实,在眼前,他看到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 ,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分悲伤。从结构

8、来看, 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慌凉又能给谁诉说呢?“ 荒凉 ” 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的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词的

9、上片, 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琢。词的下片, 抒写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 纵横驰骋, 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 ,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 “ 从前幽怨 ” 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 铁马金戈 ” 而言, 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 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 何处诉 ” 一语,就道出了

10、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作者虽然志向高远, 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 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作者心情沉重, 他自我叩问: 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 深山 ”“夕阳 ”“深秋 ”“雨” 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发生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

11、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 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四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卖花声 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

12、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8.上阕 “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 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 分)答:9.下阕 “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6 分)答:8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 阳关 本为王维的诗1 分,送别友人之作1 分。 )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 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 (每句一层,每层 1 分。 )9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2 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 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