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3785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工作报告2000年以来,我市将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为重点项目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在各级 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经我市各级农机推广工作者勤奋工作,到 2002年,全市秸秆还田机保有 量达 2113台,累计机械化还田面积375.04 万亩,其中小麦61.54 万亩,玉米 182.72 万亩。 2003 年新增秸秆还田机 354 台,保有量已达2467台,小麦还田面积49.1 万亩,还田率达到 32.7 %;玉米还田面积 98.68万亩,还田率已达到54.8%。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 我市的机械化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同,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 用。

2、 一、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小麦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低留茬,余下秸秆用切抛机 粉碎还田,或用秸秆还田机再粉碎,将麦秸均匀地抛撒在地表,然后进行玉米免耕播种的田 间作业。 2003年,我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3100 多台,播种机保有量3 万多台,随着机 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逐步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采用联合收割机配 套的秸秆切抛机或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进行切碎覆盖还田已被人们接受, 目前已开始大 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免耕播种后使用机动或手动喷雾器喷洒一遍除草剂,以避免田间杂草生 长。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总结出适合我市不同区域

3、的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综合配套技术 模式。 模式一: 工艺路线:小麦联合收获(低留茬)麦秸切碎均匀抛洒玉米免耕施肥播种 喷洒除草剂玉米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适用性强,已被农民接受,在我市得到普遍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切抛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机动或 人力喷雾器等。 作业的技术要点: (1)收割:联合收割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小于25厘米。 (2)切抛:秸秆切碎长度一般不大于10厘米,抛洒要均匀。 (3)播种:播种机开沟 35 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不但通过性能差,而且影响出苗。 (4)喷洒除草剂:根据农艺要求,及时按说明书喷洒,不能过浓、漏喷、重喷。 模式二: 工艺路线

4、:小麦联合收获(高留茬)麦秸及麦茬全部粉碎玉米免耕施肥播种 喷洒除草剂玉米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秸秆粉碎效果较好,已在我市推广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 机动或人力喷雾器等。 作业的技术要点: (1)收割:收割时留茬高度25 厘米以上。 (2)粉碎:秸秆粉碎长度一般不大于10厘米。 (3)播种:播种机开沟 35 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不但通过性能差,而且影响出苗。 (4)喷洒除草剂:根据农艺要求,及时按说明书喷洒,不能过浓、漏喷、重喷。 模式三: 工艺路线:小麦联合收获(低留茬)机械打捆或人工捡拾玉米免耕施肥播种 喷洒除草剂玉米生长期管

5、理该工艺路线已在我市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打捆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机动或人 力喷雾器等。 作业的技术要点: (1)收割:联合收割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小于25厘米。 (2)播种:播种机开沟 35 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不但通过性能差,而且影响出苗。 (3)喷洒除草剂:根据农艺要求,及时按说明书喷洒,不能过浓、漏喷、重喷。 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在玉米成熟后及时摘穗(或进行联合收获),使用秸秆还田机将 秸秆粉碎并抛洒在地表后耕翻整地或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秸秆直立还田免耕播种的田间作业。 我市玉米收获主要以人工摘穗为主,摘穗后

6、使用秸秆还田机进行粉碎还田已大面积示范 推广应用,近两年,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的日臻成熟,玉米联合收获逐渐得到了认同和推 广应用。目前,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为15 台,玉米联合收获后使用配套的秸秆还田机 进行粉碎还田作业成为机械化还田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应用,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直立还田,也成为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一个重要方式。经过几年实 践,我们总结出适宜我市不同区域的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 模式一: 工艺路线: 人工摘穗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小麦 播种小麦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适用性强,作业质量好,作业成本相对较高,在我市应用

7、面积较大。 使用的机械设备: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或圆盘耙、深松犁、小麦播种机等。 技术要点: (1)摘穗:玉米成熟后及时摘穗(连同苞叶一起摘下)。 (2)粉碎:长度在 10 厘米以下秸秆应占所有秸秆90%以上,留茬高度小于10 厘米。 (3)补氮:一般亩施肥1525 千克碳铵或按当地土肥部门要求,将玉米秸秆碳氮比由 80:1 补到 25:1。 (4)灭茬:用圆盘耙或旋耕机作业一遍,在切碎根茬的同时将碎秸秆、化肥与表层土 充分混合。 (5)深耕整地;耕深大于23 厘米,要求碎秸秆翻埋在1012厘米土层以下。 (6)播种:种子播深23厘米,播量 12千克左右。 模式二: 工艺路线:人工摘穗小麦免耕施

8、肥播种小麦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引进了保护性耕作的先进技术,将秸秆直立还田,作业环节少,成本低,正 在我市试验推广。 使用的机械设备:拖拉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技术要点: (1)摘穗:玉米成熟后及时摘穗(连同苞叶一起摘下)。 (2)施肥播种:种子播深23 厘米,播种量 14 千克左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57厘 米处,种类应按农艺要求,底肥种肥一并施入。 模式三: 工艺路线:人工摘穗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小麦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还田效果较好,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拖拉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技术要点: (1) 摘穗:玉米成熟后及时摘穗(连同苞叶

9、一起摘下)。 (2) 粉碎:长度在 10 厘米以下秸秆应占所有秸秆90%以上,留茬高度小于10 厘米。(3) 施肥播种:种子播深23 厘米,播种量14 千克左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57 厘米处,种类应按农艺要求,底肥种肥一并施入。 模式四: 工艺路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小麦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引进了玉米联合收获和保护性耕作的先进技术,作业环节少,工作效率高, 适宜在经济条件较好、种植规模大的地区推广,代表了秸秆还田的新的发展方向。 使用的机械设备: 玉米联合收获机及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拖拉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技术要点: (1) 联合收获:作业前应进行试收获,调好机具

10、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 (2) 粉碎:长度在 10 厘米以下秸秆应占所有秸秆90%以上,留茬高度小于10 厘米。 (3)施肥播种:种子播深23 厘米,播种量 14 千克左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57厘 米处,种类应按农艺要求,底肥种肥一并施入。 模式五; 工艺路线:人工摘穗机械收获秸秆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小麦生长期管理 该工艺路线适宜在秸秆综合利用程度高、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拖拉机、饲料收获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技术要点: (1)摘穗:玉米成熟后及时摘穗(连同苞叶一起摘下)。 (2)施肥播种:种子播深23 厘米,播种量 14 千克左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57厘 米处,种类应按农

11、艺要求,底肥种肥一并施入。三、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试验情况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因此秸 秆是丰富的肥料来源。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 如果每亩地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 千克,就相当于施用4000千克土杂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质疏松,并且可起到蓄水 保墒的作用,从而使粮食产量增加。 我们从 2000年开始,进行了多点、多年份调查对比试验,得出: 1、 秸秆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质平均增加3.97%,碱 解氮平均增加 2.86%,速效磷平均增加11.09% ,速效钾平均增加10.96%,见表一。 2、 可提高小麦

12、或玉米产量10%左右,见表二、 表三及附表一小麦、 玉米测产表。表一秸秆还田与非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测试表项 目 地点及年份有机质 (% )碱解氮 (PPM )速效磷 (PPM )速效钾 (PPM )备 注 霸州市 田各庄 2001 还田区1.96 418 4.23 55 对照区1.92 413 3.9 51 增长率 % 2.04 1.19 7.8 7.27 永清县 贾人庄 2001 还田区1.95 419 4.3 57 对照区1.91 412 3.9 52 增长率 % 2.05 1.67 9.3 8.77 大城县 祖寺村 2001 还田区1.95 416 4.24 54 对照区1.92 410

13、3.89 50 增长率 % 1.53 1.44 8.25 7.40 香河县 王指挥 庄 2002 还田区1.99 422 4.24 60 对照区1.92 413 3.83 53 增长率 % 3.51 2.13 9.66 11.66 广阳区 许各庄 2002 还田区1.97 423 4.3 60.4 对照区1.91 412 3.8 53.7 增长率 % 3.15 2.6 11.62 11.42 文安县 西大有 2002 还田区1.98 421 4.25 61 对照区1.91 411 3.78 54 增长率 % 3.53 2.37 11.05 11.47 三河市 李旗庄 2003 还田区2.18

14、437 4.82 61 对照区2.01 413 4.11 53 增长率 % 7.79 5.49 14.73 13.11 大厂县 河西营 2003 还田区2.11 429 4.76 62 对照区2.01 413 4.21 54 增长率 % 4.73 3.72 11.55 12.9 固安县 南黄垡 2003 还田区2.06 437 4.74 62 对照区1.94 414 3.99 53 增长率 % 5.82 5.26 15.82 14.51 平均增长率 % 3.79 2.86 11.09 10.96 表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新旧技术测产统计表作物种类:冬小麦2003 年 10 月 18 日项次地点及年

15、份面积 (亩)亩穗数 (个)穗粒数 (个)千粒重 (克)理论产量 (千克 /亩)实际产量 (千克 /亩)亩增产 (千克)增产 率% 霸州市 田各庄 2001 新技术14 356539.6 24.19 38.8 334.64 339.62 29.62 8.56 旧技术8 360802.4 23.14 38.48 321.27 310 永清县 贾人庄 2001 新技术8 388352.8 23.89 38.9 360.9 366.77 36.57 9.97 旧技术10 375574.3 23.5 38.4 338.92 330.20 大城县祖寺村 2001 新技术12 394464.2 24.19

16、 37 353.06 358.39 28.19 7.86 旧技术12 395019.8 23.29 37 340.4 330.20 香河县王指挥庄 2002 新技术13 369100.6 24.79 38.4 351.36 342.13 29.50 8.93 旧技术8 357534.2 23.16 38.2 316.31 312.98 广阳区 许各庄 2002 新技术8 392797.4 24.21 39.2 372.78 376.72 36.12 9.58 旧技术8 375018.8 24.37 38.2 349.12 328.45 文安县西有 村 2002 新技术12 509460.9 22.67 37.4 431.96 434.44 45.12 10.4 旧技术12 466690 22.27 36.9 383.51 389.32 大厂县河西营 2003 新技术15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