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13686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春文献学第二讲ppt培训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课程结构: 一、文献的形成:著、述、编、译 二、文献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一、文献的形成 文献的形成方式大体可归纳为著、述、编、译四种。 1、著:也叫“作”、“造”、“著作”。 王充论衡对作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仓颉造字,奚仲造车,伏羲作八卦,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所以叫“作”。 这里强调的是“前所未有”,现代科学把这种工作称为“发明创造”。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 。,清代学者焦循对“作”下过明确定义:“人未知而己先知,人未觉而己先觉,因以所先知先觉者教人。俾人皆知之觉之

2、,而天下之知觉自我始,是为作。”(雕菰集述难 )焦氏强调的也是原创性。,张舜徽先生进一步概括说:“将一切从感性认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后,抽出最基本最精要的结论,而成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论,这才是著作。”(中国文献学),古人对著作的要求是很高的。孔子也只能谦虚地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礼记乐记说:“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谓之圣,述者谓之明。”,“述谓训说义理,既知文章升降,辨定是非,故能训说礼乐义理。不能制理作乐也。”“圣者通达物理,故作者之谓圣,则尧、舜、禹、汤是也。”“明者辨说是非,故修述者之谓明,则子游、子夏之属是也。”,2、述 “著

3、作”强调的是“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则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说文:“述,循也。”即遵循之义。前面有人开创,后面有人遵循,开创者为作,遵循者为述。,清代学者焦循也为“述”下了定义:“已有知之觉之者,自我而损益之。或其义久而不明,有明之者,用以教人,而作者之义复明,是之谓述。”(雕菰集述难 ,因此,述不是简单的因循与继承,它要对前人的创造进行消化、理解、领会,在此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所增益,使之更完整,或有所删订,使之更正确,对那些隐讳的道理,还要探微索隐。古人所作的大量注释,实际上就属于索隐工作。凡此皆谓之述。也正因为这样,有时述的难度、价值与贡献并不亚于著。,3、编 编又叫纂、辑。是

4、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是原始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改窜。一般要求注明出处,有些也不注明出处。,最常见的编纂成果有: 总集: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 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等; 丛书:如汉魏丛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 档案类编:如曲阜孔府档案选辑、四库全书档案、清代文字狱档案等; 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其中太平御览等类书有出处,而册府元龟及清稗类钞等就不注明出处。,4、译 译就是翻译。把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献。它与著、述、编都不同,是一种独特的文献形成方式。 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甚众,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5、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佛典翻译:始于东汉,代表人物有安世高;盛于唐朝,代表人物玄奘。据专家统计,从印度、西域译成汉文的佛教经、律、论、集、传等有1692部6241卷,藏译佛经有4000余部,10000卷。学术翻译: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书籍的汉译。约有三个时期:一是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和我国学者的合作翻译;二是清代后期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的合作翻译;三是20世纪我国学者的独立翻译。,二、文献的流布 文献形成后就要流布。 流布的方式主要有: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微机输入及激光扫描等。,1、讲唱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文明早已存在,人类的历史由于无法用文字记载,只能靠

6、口耳相传,这段历史叫做传说历史或历史的传说阶段。 其中,神话和长篇史诗较为常见。进入阶级社会,又产生了长篇叙事诗。 史诗是各民族早期的集体创作,靠口头流传,主要靠少数人传唱。叙事诗也大都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与史诗不同的是,叙事诗较晚,反映的是阶级社会的社会和生活。,汉族史诗不发达,主要原因是汉民族史官制度高度健全,历史有系统的书面记载,史诗失去作用。我国三大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世界其他国家著名的史诗如: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亚美尼亚的沙逊的大卫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芬兰的凯莱瓦尔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2、镌

7、刻 就是把文献用文字刻在某种载体上。甲骨、金属、石头上都可镌刻文献。 3、抄写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举凡帛书、简策、纸,这些载体上的文献都是写上去的。即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很多文献仍靠抄写来达到流布的目的。,4、印刷 印刷是一种大量复制文献的方法,比抄写大大进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初唐贞观期间,北宋进入雕版印刷的繁荣时期,明清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 印刷要有“版”,要有纸,要有颜料。早期是手工操作,后来是机械操作。,我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与活字两大类别。 雕版印刷术,又称整版印刷术,是将文字、图像、表格、符号之类,按底稿要求,阳文反刻于整块木板之上,然后涂抹色料印上纸面而造

8、成读物的技术。 活字印刷术,则是先制成一个个反刻单字,再拼版施印之法。活字印刷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在古代刻书业中普遍推行。 截止19世纪上半期西方铜活字印刷术传入之时,我国绝大多数古代和当代典籍,都是雕版印刷的。,5、摄影 摄影是西方人发明的,这是采用照相的方法,利用透镜成像原理,用具有光化作用的感光胶片、胶卷作为载体,把文献资料的影像缩小记录下来的一种手段,又称缩微复制技术。,缩微文献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存贮密度大,节约藏书空间; 可弥补印刷品的不足,代替珍贵书刊和善本、孤本、绝版书、印刷量很少的资料的使用,既便于借阅,又利于保护原本; 可长期保存,不易损坏变质。纸质印刷品保存几十年就会老化损坏,缩微胶卷或胶片则可保存500年左右; 适用于自动化检索。但阅读不方便,必须借助于缩微阅读机或其他辅助设备才能阅读。 现在各大图书馆的善本书正在拍成缩微胶卷,这既便于保护原件,又便于复制、阅读。,6、微机输入、激光扫描 目前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