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129312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版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联合考试历史科试卷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联合考试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 “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A. 宗族势力的弱小 B. 庶民政治的建设C. 官僚体制的探索 D. 等级秩序的破除【答案】C【解析】从材料“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中可以看出,郡县长官或“庶长”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这是对官僚体制的探索,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官僚体制的

2、探索,没有体现出宗族势力和庶民政治,故 A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秩序的破坏,故 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君直接任命地方官员,这区别于分封制的世袭制。2.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 “军”指该地厢军, “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权知”意为暂时主管, “军”指该地厢军, “州”指民政”中可以看出,宋朝“知州”

3、代表中央暂时管理地方的军政,因此“知州”的设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错误,宰相是中央官职,而“知州”是地方官职;材料中没体现出地方行政单位的变化,故 C 项排除。3. 明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答案】D【解析】由材料“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再经内阁下

4、达部院” ,可见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 D;结合所学,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机构,排除 A;内阁不过是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故排除 B;材料并非由突出六部的权力的变化,排除 C。4. 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其目的是( )A.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 “修书以遏邪说” ,强化纲常伦理C. 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 D. 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答案】B【解析】从材料“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 “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全被排除在外

5、”中可以看出,清朝编校四库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纲常伦理,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思想的控制,没有体现出以史为鉴的作用,故 A 项排除;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世致用是明清进步思想,当时不是主流思想,故 D 项排除。点睛:材料“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 “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全被排除在外”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强调的是修书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5. 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 79.41 斤,西汉初年 9368 斤,汉武帝时期11711 斤,1938 年 115 斤,1949 年 130 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6、)A. 脆弱性 B. 落后性 C. 封闭性 D. 先进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亩产量变化看,从战国到 1949 年,亩产量基本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没有较大的提高,反映了农业发展的落后性,A、C、D 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正确答案选择 B 项。6. 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盐铁官营( )A. 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 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建国用、排富商、齐黎民、兵革东西征

7、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可见盐铁专营目的是为建设国家、打击富商、济民生、增加政府收入,解决军费,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因此,盐铁官营既能让政府从经济上牟取暴利,同时又能稳定政局、维护政治统治的双重作用,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减轻百姓赋税负担,而不是基本解除,故 B项错误;D 项包含在 A 项之中。点睛:从材料“建国用、排富商、齐黎民、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中可以看出盐铁专营既有政治利益也有经济利益,从而得出正确答案。7. 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8、这说明唐代( )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 、 “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故 C 项排除;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故 D 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 、 “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

9、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的分析理解。8. 嘉庆六年(1801 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 ,广州关税达 185 万两白银。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上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杭州的货物运到广州表明长途贩运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故 D 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中国的外贸市场不是主动开辟的;B 选项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C 选

10、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9.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 25 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 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答案】A【解析】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不符合史实;C、D 项题目材料没有体现。10.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

11、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 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 D。11.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

12、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制约光绪帝的症结在于( )A. 角色意识 B. 性格缺陷 C. 君主制度 D. 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材料说明光绪皇帝是忠臣孝子的表率,因此没能“清算”慈禧太后,故 C 项正确;AB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2. 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他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13、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 A 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了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 C 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 D 项错误。点睛:对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的理解就可以得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13. 1929 年 2 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14、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答案】B14. 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其主要目的是( )A. 顽固坚持其主张 B.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C.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937 年 9 月”与宣言内容可知是

15、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是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上消除” ;C 项包含在 D 项之中。15. 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 20 批,其中 119 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答案】A【解析】从材料“1948 年 8 月到 19

16、49 年 8 月” “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参加了新政协”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组织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共同商讨新中国成立的相关问题,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组织民主人士商讨新中国的相关问题,而不是恢复在港民主党派和香港回归,故 BD 项排除;C 项是 1956 年提出的,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 “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参加了新政协”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新政协”的任务,从而得出答案。16. 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