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12790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袁爱玲 博士,什么是有出息的孩子?,1、身体、心理健康(前提) 2、能独立、自主(不过分依赖、被动) 3、有责任感(对学习、对言行、对托付的事物) 4、受人欢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貌与爱心) 5、能力强 6、有追求(有理想,不混日子) 7、爱学习、善学习(有阅读习惯) 8、意志坚强,谁是这些标准的基础或关键?,27条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和必要条件。 2是建立37的前提。请分析一下。 2是幼儿时期首先要奠基的重要阶段。,感悟生命的意义从学会独立开始,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遵循这样的原则教

2、育孩子,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能独立、自主是基础和关键,有责任感、受人欢迎 能力强、有追求 爱学习、善学习 意志坚强能独立、自主,过分依赖和被动的人,在吉林大学北门外,有一个生意兴隆的特色食品区,这里的小吃业主,多是外乡大学生的父母,因为牵挂孩子,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兼工陪读,形成一支景观独特的“陪读队伍”。据调查,父母要陪读的理由有两种,一是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二是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恰恰证明了孩子独立生活脆弱化的事实。而家长的陪读,使得孩子的能力更弱化,

3、恶性循环已经形成。,案例:安乐窝培养出的低能儿,媒体报道,由于家长过分包办和溺爱造成: 一10岁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扣口,系鞋带。 一名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迷了路,不知如何回家。 一大学生与同学口角几句,竟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休学。,幼儿时期是独立自主品质形成的 重要阶段,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觉醒(把自己与客观世界区别开来) 第一反抗期:闹独立 如何顺利度过反抗期:因势利导,尊重并满足孩子合理的独立、自主要求从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开始。 自我服务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满足感,效能感,有利于自信心和信任感的形成。,西方家长的观念,西方父母一般都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

4、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后面走,他们认为孩子的脚可以支撑他们的身体,就让脚去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十分有用。中国的父母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拉着孩子走。,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西方的案例,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

5、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一岁左右就开始让孩子自己吃饭。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西方的案例,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

6、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因此不少家庭要孩子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

7、务感。总之,欧美等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娇生惯养是中国家庭教育的 普遍现象,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残忍”的。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青少年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通过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磨炼了意志,发展了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并形成了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8、。,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不可能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心理状态、做人的比拼。,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可以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

9、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家庭和幼儿园保育过剩,家长的心态 幼儿园对家长的迁就(市场竞争的需要) 家长过度要求教师过度反应对幼儿的消极影响,正反案例,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步都不会,智力也不及6、7岁幼儿。,凤毛麟角的好案例,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

10、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这才是一个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好母亲。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独立自主从学习生活自理行为

11、开始,你的孩学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盥洗、排便、整理玩具了吗?,孩子的独立自主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培养独立自主品质的家教格言,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学会生活的。 给孩子留下巨额财产的父母并不一定是合格的父母,教会孩子怎样“种苹果树”、“摘苹果“的父母才是合格的。 我们给孩子的礼物应该是有助于他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不是笼中的食物。,现在的孩子责任感为何弱化?,不少父母往往会教孩子一切,告诉孩子

12、这样是可以的,那样是不可以的,这样的想法是可能的,那样的想法是不可能的。看似无微不至,实际上是妨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因此没有表达自己愿望的空间,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缺乏想像力,缺乏创造力,更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的强制下发展过来的,实际上这是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出现任何情况孩子都没有由自己来想办法的意识,因为平时这些事情他们都没有参与的权利和条件。结果,许多孩子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英国的案例,两百年前,在英国威尔士乡村的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八岁的玛利琼斯想要一本圣经。但是贫寒的家庭条件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做纺织工人的父母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独立去面对

13、。她从养鸡、养蜜蜂和为别人拾柴火、缝补衣服的针线开始,付出了六年的努力,终于 她买到了一本自己的圣经。这是那个年代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玛利琼斯养成了独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使她能很健康地成长起来。最后她的故事震动了英国和世界,导致了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这个威尔士小女孩改变了世界。,适度磨难有利”获科学证明,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28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通过对猴子的实验证明,幼年时期的一些轻度磨难不一定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反而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科学家将大约30只小猴和母猴分组,让它们分别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其中一组的母猴不得不费力地觅食,另外一组则“衣食无忧”、生活安逸。最终,两组猴子都没有挨饿,但生活安逸的母猴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8年后将它们都置于压力环境下。研究人员发现,在压力(如资源匮乏等)条件下长大的猴子对压力的适应力明显要强。,请牢记鲁迅先生的话,八十多年前,鲁迅就曾经说过:“如何让孩子养成在未来的潮流中游泳而不至沉没的能力,这是我们这一代做父亲的责任。”同样,今天的父母也应该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给他们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总是担心雏鹰的翅膀太稚嫩而不让它们学习飞翔,那么雏鹰就永远也学不会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