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12606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武威六中武威六中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一)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一) 历历 史史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礼记王制记载:“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月告 存。九十,日有秩。 ”材料旨在说明西周( ) A确立了血缘纽带的宗法 B弘扬了儒学的孝悌文化 C强化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 D形成了尊老敬老的风尚 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 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

2、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 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 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 “门生” ,顾名思义,即是学生。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 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 便遭到弟子指责;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 愿陛下官之” , “高帝悉以为郎” 。材料反映出( ) 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 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 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 4下面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3、( ) 门阀政治基本解体 文官地位超过武将 宰相职事权被分割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5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 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6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 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4、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2 - 7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 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 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8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 )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 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 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 “无籍

5、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 ,立 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9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 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 的独特风格。其织 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 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0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

6、本人曾明确制定了 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他的 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11 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公元4 至 7 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8 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 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 A. 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 B. 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 C.

7、 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 D. 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12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 就是说土地最肥 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 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 ) A.明清之际农耕经济落后导致中国国力的下降 B.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迅速的衰落下去 C.人口压力的沉重使中国的发展几乎要停滞了 D.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发展缓慢 - 3 - 13恩格斯曾指出:“不管

8、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 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 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 据此,恩格斯认为( )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14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清廷不少大吏提出了“订一中外公例”的修律思路。20 世纪初, 光绪帝颁布了“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 畸形法律关系。 “中外通行”

9、的修律方针产生的背景是( ) A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B中国近代外交法体系确立 C维新变法的推广与深化 D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国力 15 “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 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 16从 1936 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 倡导下, “全国抗日解放联盟” “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 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

10、剿共”等广为 流传。这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 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D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71938 年,苏联军官巴季茨基曾来华担任第二战区阎锡山将军的军事顾问;1949 年 5 月, 已是中将的巴季茨基来华协助建立防空部队,为保卫上海免遭空袭做出贡献。巴季茨基 两次来华,都是为了( ) A协助国民政府的军事建设 B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 C帮助中国抵抗外来的侵略 D服务于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 18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 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委

11、员 中共 1329126 非中共 0327029 上表反映了( ) 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 B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 - 4 - 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 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 19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 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_” 。这里“_”处的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20以下表格数据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

12、 年 6032 1975 年 304156 1980 年 3 7551 059 对此解释不准确不准确的是( ) A中美的和解带来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B美国对华贸易增长迅速,处于出超地位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促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 D中美重视国家利益,淡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21如下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 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加强友好磋商 22约公元前 150 年, 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 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 8 表第 17 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13、。 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断完善B 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23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 ,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 ,英国用宪政框架吸 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 - 5 - 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 ) A “光荣革命”是历史倒退 B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实现了分权制衡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政治斗争中的谈判与妥协更具有建设性 24 1791 年至 1870 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 13 部成文宪法,1875 年宪法颁布以

14、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B1875 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25 1719 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 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26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 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 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材料 表

15、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27 “它们对世界都抱有救世的观念,它们并不关心主权实体之间的均势,而自认为 对世界共同体负有某种使命。 ”文中的“它们”是指( ) A20 世纪中期的美国和德国B二战结束初的美国和苏联 C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和俄国 D21 世纪初期的美国与西欧 28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 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 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 目的是( )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29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