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12601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岷县二中岷县二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高二高二历史历史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100100 分钟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 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 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

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 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 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 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

3、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 ) A.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 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 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 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 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 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6.下表是 1931 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河北户占河北耕地

4、山东户占山东耕地河南户占河南耕地10 亩以下51.4%14.6%57.4%19.8%55.0%15.2%10-50 亩41.1%49.6%37.8%52.2%38.4%49.9%50-100 亩5.8%20.3%3.9%16.9%5.0%19.2%100 亩以上1.7%15.5%0.9%11.1%1.6%15.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7.1936 年 9 月 20 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 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

5、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 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2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8.19531957 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 19531955 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 年 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 A.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标

6、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 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 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10.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 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 A.议会监督的对

7、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11.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 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12.下面为 19651995 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这

8、反映了( ) A.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B.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D.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 二、材料解析题(共二、材料解析题(共 5252 分)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 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 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 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 1928 年的 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

9、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3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 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 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 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 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

10、目的。(11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 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4 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1675 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 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1839 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 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 钟。 1860 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 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 一致。 19 世纪 6070 年代,在社会普遍 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 林尼

11、治时间。 1880 年,英国法律规定: 格林尼治 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1884 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 准时间。1874 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 为外国船只服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 “海岸时”,“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 电报等行业采用。 1918 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 5 个时区。 1927 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 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 报和广播发布。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 北京时间。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12、:论题明确, 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5、选修部分(在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答)(15 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 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 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 1855 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 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 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

13、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 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 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9 分)4【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 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 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

14、”,受康有为影响主 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 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 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 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 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 1914 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 1931 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 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15、。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8 分)5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 1.B.B 2 2.D.D 3 3. . A A 4 4. . A A 5 5. . C C 6 6. . C C 7 7. . D D 8 8. . B B 9 9. . D D 1 10 0. . D D 1 11 1.C.C 12.12. A A 二、材料题二、材料题 13、(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 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