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曾鲸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12477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简史曾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简史曾鲸(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美术简史,五代唐宋元明清时期美术,肖像画在明代虽然没有像汉、唐那样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始终有一批肖像画的创作队伍。其中有在宫廷为皇帝写御容的专职画家,有的还是在朝官员,也有的是活跃在民间的画家。曾鲸便是出身于民间并以其独到的画艺名扬画坛的。,曾鲸画像,曾鲸:(公元1568年公元1650年,一作公元1564年公元1647年),字波臣,明代画家。福建人,住江苏南京。他擅长画人物,其法重在墨骨,烘染数十层,然后敷彩。“点睛加毫,俨然如生”。近代陈师曾认为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后来他吸收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输入西洋画技法,所以他画的肖像,很

2、出新意,风行一时。向他学习的人很多,当时称为“波臣派”。传世作品有:葛一龙像,现藏故宫博物院;王时敏像,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侯峒嶒行乐图轴,藏上海博物馆;赵庚像,藏广东省博物馆。,作为职业肖像画家,曾鲸的弟子很多。其画风曾风行一时,被称为“波臣派”。他的画法与江南画家用粉彩渲染者不同,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又有机地融合了西画法,创造了更重渲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其笔下的人物像,神情逼真,惟妙惟肖,为中国肖像画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无声诗史记载,曾鲸的艺术有“风神修整,仪貌伟然”、“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的特色。,曾鲸 葛一龙像,作品赏析,这幅曾鲸的葛一龙像(又名葛震

3、甫像)图卷为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77.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它充分体现了其出色传神的绘画技艺。曾鲸的肖像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不像一般肖像画那样,将人物画的很大,充塞画面,往往是人物居中,背景留下很大的空白,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的空灵和静谧。这幅作品便是如此。画面上除了正中所描绘的人物和他身边一摞书充当道具之外,没有任何背景和环境的描绘,周围留下了很大的空白空间。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置画面?,作品赏析,其实,这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处。此画是曾鲸为文人葛一龙画的肖像。葛一龙是江苏吴县人,一生喜好读书并且爱书如命。相传为了购置藏书,他不惜重金,以致破家。曾鲸正是抓住葛氏的这

4、一特点,在画中删除了一切背景和环境的描写,从而突出了人物与书的关系。因此,其笔下的葛一龙头戴乌巾,身穿长袍,密髯丰颊,以书当几,席地而坐。看他凝视的双眼、平和的神情和倚书斜坐的姿态,似乎告诉观者对他来说除了书,什么都不重要,也只有书才能使他心情平静,得以安慰。从而把主人公那鲜明的个性、儒雅的文人气质和与书籍的亲密感情都充分的表现出来。,作品赏析,此作在画法上工整精细,可谓笔笔经意,笔墨生动,富有韵致。比如在人物的面部和衣纹处先用细线勾勒,经晕染数十层后,再加以敷色。这种中西结合的手法使得物象凹凸分明并富有体积感,而且衣纹的勾画既简练又明快,线条流畅劲健。衣衫敷以白色,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衣着材料的质感,又与人物面部的淡赭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重视墨骨的变法,使得人像犹有宋人的静穆之气。,谢谢欣赏!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