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0028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资料上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略)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环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 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学: 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4、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5、生境 :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 综合作用二、 主导因 子作用三、 直接和 间接作用四、 阶段性 作用五、 生态因子的不 可替代性和可补 偿性综合作用自然不存在

2、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 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的。如光合作用时光强是主导因子,温度和CO2为次要因子直接和间接作用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体现,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物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温度春化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

3、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的生态效应。即为可补偿性。(光二氧化碳)7、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8、Shelford耐性定律 (1913) :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即为耐性定律。 该定律将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提并论,把任何超过耐性下限或上限的因子均称为“限制因子”。9、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10、驯化:11、光因子:1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

4、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13、光饱和点: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14、 长日照植物 (long-day plants)和短日照植物(short-day plants) :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如小麦、 油菜。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如苍耳、水稻。15、三基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16、有效积温法则及其意义有效 积温法则植物 在生 长发育 过程中必须 从 环境 摄取一 定 的热量才 能 完成 某一发 育 阶段的发 育过程 ,

5、而且各个发育 阶段所需的总 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 效积温。K=N(T-T0)式中: K:该生物的有效积温,它是一个常数T: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0: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N:天数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 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 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 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历;制定 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 积温预报农时。17、 休眠 :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机制18、 陆生植物的生 态类型:湿生植 物、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19、盐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降低了

6、土壤溶液中的渗透势,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2)伤害植物组织3)引起细胞中毒4)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5)在高浓度盐类的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过程受到妨碍,气孔不能关闭, 植物容易干旱枯萎20、碱土对植物的不良影响:1)土壤的强碱性能毒害植物的根系2)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质地变劣, 形成一个透水性极差的碱化层次,水分难以渗透进去,最后导致植物的根系不能透过土壤,种子不易出土, 即使透过也不能很好生长。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 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2、种: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3、 种群的动态规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的

7、分布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种群调节4、种群特征 :分 3 类(1)种群密度(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3)次级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1)增长型种群(a)2)稳定型种群(b)3)下降型种群(c)5、(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种群连续增长模型(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 A 开始期 B 加速期 C 转折期 D 减速期 E 饱和期逻辑斯缔方程的意义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

8、参数K和 r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6、种群的爆发或大发生(?)7、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8、种群的内分布型: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第四章 种群的生活史1、生活史或者生活周期: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2、生长: 生物物质增加、细胞数量增加。3、发育: 伴随生长,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至成体的转变过程。(p.69) 4、绝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增长量。( 例子P.7 1) 相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增长量。5、异速生长 :生物体

9、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例的生长6、繁殖: 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包括:无性繁殖、营养繁殖、孢子繁殖、有性繁殖注:繁殖与生殖,虽然两者经常通用,但繁殖的含意更广生态学意义:1)在现存环境条件下的扩展性。2)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3)繁殖速度4)繁殖潜力5)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进化速度7、扩散: 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一种行为。分为主动扩散 与被动扩散 。8、动物扩散形式:迁出、迁入、迁移(鱼类称洄游,鸟类、兽类称迁徙)。( 外因性迁移:环境变化 ; 内因性迁移:繁殖、密度控制等) 9、扩散的生态学意义:1)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不良

10、后果。2)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区域的种群数量。3)扩大种群的分布区。10、繁殖价值 (RV) :是指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包括现时繁殖价值或繁殖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RV=M+RRV(M 当年生育力; RRV表示以后所有余生繁殖的期望值 ) 11、 亲本投资 (P.76) :有机体在产生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12、 繁殖成本: 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或资源的所有消耗。13、 一次繁殖与多次繁殖(P.80) 在生活史中, 只繁殖一次即死亡的生物为一次繁殖生物; 一生中能繁殖多次的生物称为多次繁殖生物14、 r- 选择、 K-

11、选择 P82 1)有利于发展较大r 值的选择称为r- 选择2)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r- 对策者是不断地侵占暂时性生境的种类,基本上是机会主义者。K-对策者具有稳定的生境,其进化的方向是使它们的种群保持在平衡水平上和增加种间竞争力。若:世代时间T,生境保持有利的时间长度H 则: T/H1 r- 对策者第五章种内与种间关系P92 1、种内关系: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密度效应、动植物性行为、领域和社会等级。种内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等P92 2、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

12、寄生和互利共生(p.92)3、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类型121、偏利作用种 1 偏利,种2 无影响2、原始合作对两物种都有利,非必然3、互利共生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4、中性作用两物种彼此无影响5、竞争 ( 直接干涉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物种6、竞争 ( 资源利用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7、偏害作用种 1 受抑制,种2 无影响8、寄生作用种群 1 寄生者,种2 宿主9、捕食作用种 1 捕食者,种2 猎物4、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5、植物的密度效应两个基本规律:P

13、94 1)最后产量恒值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可用下式表示:Y=Wd=Ki W :植物个体平均干重d :密度Y :单位面积产量、Ki :常数2) 3/2 自疏法则同样年龄大小的固着生活生物中, 竞争个体不能通过运动逃避竞争,因此竞争中失败者死去 , 这种竞争结果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自疏自疏过程中存活的个体的平均株干重(W)与种群密度 (d )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W=cd-a W 平均单株植物干重d 密度a 为一恒值6、为什么大多数生物都营有性繁殖?P97(?)一般认为, 有性繁殖是对生存在多变和易遭不测的环境下的一

14、种适应性。因为雌雄两性配子的融合能产生更多变异类型的后代,在不良环境下至少能保证有少数个体型生存下来,并获得繁殖后代的机会。7、种间竞争: 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或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8、 高斯假说: 两个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9、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0、他感作用(allelopathy) : 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 或叫异株克生。11、互利共生(mutualism ): 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或者存在营养方

15、面相互关系,或者存在防卫性的相互照应。如地衣、真菌;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两者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活在耐旱的环境中。12、 偏利共生 :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如藤壶附着在螺壳上、鮣鱼附在鲨鱼腹部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1、生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2、优势种 :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3、建群种 : 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4、群落的结构要素:P130 生活型: 是生物对

16、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生长型 :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5、叶面积指数定义为(Leaf area index, LAI) :LAI=总叶面积(单叶面)/ 土地面积6、群落的外貌与季相群落的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 。7、干扰: 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中度干扰假说: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理由-3 条, p.147 ) 。理由: 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中入侵缺口2)如果干扰间隔很长,是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级期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8、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其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所以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