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0021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绪论回族是中国 56 个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据 1990 年第 4 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 回族总人口为 860 多万(目前已经超过 900 万) ,在各民族人口中仅次于汉、壮、满族而居第4 位,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则占第 3 位。回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自其先民由西域东来中国至今,只有1300 多年。回族的历史虽然不是非常悠久,但是因其“经济文化起点高” ,故而回族文化在伴随着回回人的入居中国以后,始终充满着蓬勃的活力,在不断变化着的民族变迁与社会变革过程中自强不息,得以不断的发展与壮大。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激越昂扬、有声有色的活剧来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对于其它文化具有较强的融合力。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外来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虽然一度辉煌,但最终衰落了、消失了,便是这种融合力的结果。然而,回族文化不仅没有消失,没有衰落,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回族群体也从当初很小的规模发展扩大为今天这样相当可观的规模,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奇迹。回族的发展史,证明一个重要的规律: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民族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心理素质决定着民族的行为方式。第一节民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的一般概念2 回族的民族心理素质不仅是回族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回族生存与凝聚的前提条件,是支持与推动回族发展的

3、重要的精神力量。一、民族心理素质的概念从理论民族学的角度而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同一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民族传统观念、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心理特点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在民族精神上的反映。“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就标志着民族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依赖于其它特征, 并在其它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当它一旦形成以后,就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虽然,民族心理素质会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是相对而言, 民族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诸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正是这种反映说明

4、了民族心理素质所具有的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民族心理素质成为民族一般特征的原因。民族心理素质成为民族一般特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普遍性” 。民族心理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 有人从较小的范畴认识, 认为 “所谓民族心理素质其实就是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并不是空洞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反省中体会民族认同意识是什么,因为当今之世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属的民族,都会有民族意识”。3 就广义而言,民族心理素质的内涵除了包括民族意识以外,还应当包括民族气质、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民族情感、民族观念、民族思维方式诸方面。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概念并不是完

5、全截然分立的,而在很多情况下有相似、相近、相同之处,在逻辑上具有很大的交叉、相容并列、真包含等相容关系。民族意识民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实体。同属一个民族的人们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是这个社会实体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即一般我们所说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反映着每一个民族自身的宗教信仰、族属感情、历史渊源、 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文化习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们对自身民族的认识和情感,是民族这个客观实体在本民族人群中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意识是民族自我、民族非我以及民族观三方面构成的一个能动的反映系统,如同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架一样,缺一不可;又如同三面互相

6、对立、互相反射的镜子一样,亦缺一不可。民族意识分为自识意识和他识意识, “没有民族意识就没有民族界限,从而没有任何社会现象的民族属性” 。 “如果说民族是一张与社会相应的巨网,那么,民族意识就是这张巨网的总纲,抓不住民族意识这个纲,就理不清民族这张网” 。民族气质气质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多以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为表现形式。所谓民族气质是民族心理素质的一个侧面,民族气质使民族性格带有一定的色彩, 因为它多以外在形式出现, 所以不能完全代表民族性格的内容。4 民族性格性格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在心理、思维、行为特征方面所形成的稳定性、继承性的特点。所谓民族

7、性格, 不妨可以定义为: 一个民族具有特征性的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民族性格应由意志力、持久力、自制力、自主力和决断力的强弱等属性组成。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共同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民族精神精神原本是一个哲学名词,专指人的意识、 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所谓民族精神,通常被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民族心理 “所谓的民族心理, 就是一定时期内一切客观关系在一定民族的人们头脑中的直接反映,是该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之间形成的特有的群体心理活动” 。此外,还有民族特征、民族情感、民族观念等概念,不再一一赘述。民族

8、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然而它形成以后就具有稳定性的这一面,这也可以解释有不少的民族, 虽然它的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风俗都消失了, 但民族的心理素质却依然可以相当长期的继续保持下来的原因。只有当民族的心理素质都消失了, 民族也就走到了它的尽头以民族心理素质的消失,可以标志着民族的消失。二、民族心理素质之于民族行为方式的关系与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共同的宗教信仰相比5 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最难把握、最难捉摸的东西。但也并非是绝对体察的东西,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反省,体会民族心理素质是什么。然而我们最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与揣摩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直接体会到这

9、一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从属的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行为方式,在这些民族行为方式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民族心理素质的信息。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包括生产活动、日常起居生活)、风俗习惯与禁忌制度、日常礼仪(包括婚丧嫁娶)、宗教礼仪与宗教活动方式,都堪称是该民族的行为方式,都受民族心理素质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贯穿于人们一切行为中。第二节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作为一般性的民族特征而言, 回族没有自己独有的地域、 独有的经济生活、独有的语言, 但是回族却并没有如同其它类似的民族一样被同化了,或自行退出历史的舞台,回族依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地活跃在中国的大地上

10、。 中国是一个汉民族为主导的大国,在这样一个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要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要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还要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必须有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护持、互相照应。回族的聚居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仅此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有一种凝聚民族情感的粘合剂。回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千千万万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在此基础之上6 构建起完整的民族心理素质系统。回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甚至历经无数次磨难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其主要因素,便是表现在它的强烈而特征鲜明的民族心理素质上。回族的发展模式, 对于传统民族理论学关于民族形成的特征观点,都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回族的民族心理素

11、质,是一种比较于回族外形装束、民俗习惯更深邃更内在的东西,是一种富有生气的可感知而不易捉摸的精神气质,是一种极为张扬的然而又是无法透视清晰的东西。一、回族心理素质的特征性由于回族文化特性使然,决定了回族心理素质特征十分鲜明。1回族的民族意识。回族心理素质富有积极色彩, 回族的民族意识,充满了高尚情操,高扬着凛然正气, 它是在特定的生活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条件和生存逆境下形成的。由于这一缘故,回族对于本民族的生存问题极为敏感。换言之,回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生存意识,对于民族的基本权利十分计较。回族的民族诸意识中, 还突出地表现为回族的自识意识与他识意识即清晰地划分本民族与他民族之间的界限意识非常强烈

12、。回族的自我意识最强烈, 这种自我意识是 “成员对本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交往的自主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以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结果”。共同的民族意识,使得回族群体当中穆斯林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政治上的歧视与压迫, 使回族中的这种民族亲和力愈加强7 烈、突出。换言之,正是外部的强大生存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回族的民族凝聚力。 假如没有千百年来的屡遭挫折与磨难,回族也许早已在安逸中消失, 也许早已融合于其它民族之中了。从反面强化着回族的发展,这恐怕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尤其是清代康熙、咸丰、同治皇帝以及左宗棠之流所始料未及的。2.回族的民族气质。回

13、族的民族气质,称得上是“多血质”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宽广豁达的胸怀,真挚质朴的情感,坦诚率真的表达方式”。在西北地区,回族的民族气质比较敏感,反应迅速,感情比较外向,开朗、纯真、质朴,有时近于天真,较少城府,最不善于八面玲珑。3.回族的民族性格。回族的民族性格中, 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表现于回族的民族个性极强、民族自尊心极强。最初入居中国的回族先民中多为行伍出身,早年多习惯于军旅生涯,随军征战,尚武崇武,尤其崇拜英雄主义,故而中国的很早便形成了勇敢无畏的民族性格。“吾回民素性忠勇,尤复不畏强暴” ; “ (西北回民)其群居之处 , 皆与汉人错杂而居,而惟河州为最多,其种类亦最强”; “ (云南)

14、临安府的回人,体质较汉人强,而且较汉人胆大”;便是这种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特别是西北甘宁青和西南云南等地区的,一般给外人的印象就是体格强健、剿悍,性情粗犷、刚毅。民间素有“只有穷回回,没有怂回回,没有瓜回回”等说法,即标明对于维护民族利益具有一种天然的本能。对民族自尊心、 宗教神圣性等问题最为敏感,一旦蒙受亵渎与伤害,则视为奇耻大辱,非奋起护教卫族而轻易不会善罢甘休。 回族历史上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捍卫民8 族利益、护持宗教权益的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4. 回族的民族精神。回族具有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无私无畏、团结互助的精神。回族诸精神中,以其面临外部压力大义凛然、宁折不弯、宁死不屈

15、的反抗斗争精神为最典型。自然,回族的这种反抗精神,是在长期的社会逆境中形成的。 在历史上,苦难与厄运总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发展历程,但是从生命科学的观点看, 苦难与厄运正是激发生命体产生自主调节力量的先决外部条件之一,生命力量的伟大与主体意识的升华,也只有在负方向的与自然或社会力量的抗争中,才能显示或确立。 “它对生命主体的进化和强化的意识是关系重大的。人类历史的进程揭示了如是的规律” 。回族的反抗斗争精神实质是在长期的“逆境中求生存”的精神,一方面群众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能奋起反抗;而当高压政策下遭受巨大挫折时,群众又毫不气馁,总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千方百计保存和积蓄力量,以图民族的

16、重新崛起。二、回族心理索质的复合性回族的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复合文化的产物, 这就使得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回族心理素质也具有了多元、复合的性质。回族的民族意识显著, 回族的民族气质高扬, 回族的民族性格突出,回族的民族精神催人奋进,总之,回族的民族心理素质总体是积9 极向上的,对于民族的发展进步起着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是,回族民族心理素质中的某些缺陷也是较为客观存在的。“文化既创造了正常的人格,也创造了异常人格”。回族在其形成前后,都曾经有过灿烂与辉煌,然而后来却明显地落伍了。探索其中原因,可以归之于回回民族背负历史的沉重包袱,却无力去开拓新的历史;荣耀于民族传统的精华,却耻于抹去有悖于文明的痕迹。毋庸盆疑的是, 在不少的(包括回族知识分子、回族宗教界人士)中,普遍存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自重、自爱。但相比之下,较少民族的自识、自悟、自审、自察,尤其是缺乏自我批判的胆识与气魄。甚至在极少数人的头脑当中, 盲目存在着一种民族“文化优越”的心理,表现在他犷拟为本民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