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9767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禁忌语的心理根源分析武汉第十一中学高二( 7)班杨梦茜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产生禁忌语主要源于以下心理:1. 迷信心理 . 随着封建社会及其等级制度的发展, “避上讳” 的要求不断发展, 以至出现了“避官讳”。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 “ 人风 ” 其实就是 “ 民风 ”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 民 ” 字,所以这个字就不能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微贱,曾做过和尚和乞丐,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怕别人提起,因此有一种变态的心理,只要一有人提到这两个词,哪怕只是相关的或者只是同音

2、的,他都会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例如常州蒋镇贺圣旦表中有“ 睿性生智 ” 之语,本是颂扬的话,却因为“ 生” 和“ 僧”音近,就被认为是在讽刺皇帝当过和尚,因此受到了惩处。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岛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 翻”“沉 ” 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 干”“赊”“折” 这些字眼。仿佛这些词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说出来就会导致灾祸的降临。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也需要避讳,例如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 死” 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2. 尊重他人心理 .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

3、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式。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茺凉,身有言这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3. 娱乐心理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 都希望保持一种娱乐心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所以人们非常讲究谴词造句,注意委婉语的使用.如喝酒过多,人们不说“喝醉了” ,往往说“喝多了”,使人不致于马上联想到醉酒后的狼狈像。谈论某人的体型,不说胖,而说“丰满”;不说瘦,而说“苗条”。又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从青年步入中年,最后进入老年,这本是自然规律.但在不同文化的国

4、家里,人们对“老”这样的词汇会作出不同的反映。在我国,我们称呼高龄的人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后面添上个“老”字以示恭敬,如“张老,您先请.”委婉语有意味深长的多方位心理效应。委婉语是谨慎的、 亲切的和宽容的, 它起着一种镇静剂的作用,能避免引起可能的令人不愉快的反应.它试图减弱或“美化”消息、观点和描述 .从而不伤害听者的感情,使接受者能通权达变,对不合意或令人痛苦的消息去逐步加以考虑,慢慢消化。也可以说,往往是由于尊敬、 虔诚、奉承、谦逊、迷信 .甚至是幽默感 .才激起或造成委婉语的运用。由此可见 ,在日常交际中 ,我们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听话的人带来不快和影响 . 语言不但要符合会话准则实事求是地说话,而且要遵循社会准则礼貌文明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