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日纪闻:公元前 59 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把它张贴在公共场所 (一说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灰膏的特制木板上), 后人称之为 “每日纪闻”或者“罗马公报”报道主要内容有帝国政事,战争消息, 刑事案件、 名人言论、 宗教活动和会议记录等等除公开张贴外,还由书记员抄写多份,分送给首都及各大城市、政界要人和驻各地的军队2、新闻信:在《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公元前500 多年,古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手写新闻信,它既是传递新闻、 交流信息的实体,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的时间最久的手写新闻传递方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以撰写新闻为业的人,他们专门给远离首都的军政长官、王公贵族、税吏、巨商写信,提供首都消息,中世纪时,欧洲新闻信已非常流行3、手抄小报:是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 灾祸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新闻报纸又称格塞塔1536 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1563 年政府曾发行手抄小报1566 年出现定名的小报“手抄新闻”手抄小报和新闻书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存发展,它们的出现使绵延了千百个世纪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众化:新闻传播的规模扩大了,从面向特定的传播对象转而面向整个社会了专业化: 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构逐渐出现了,从事这项活动的行业队伍逐渐形成了4、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过程中整个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求,小规模、定向传播的新闻活动就不会发展为大规模的、面向社会的广大公共的新闻事业社会需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人们为市场而生产,又从市场取得生活必需品这种市场联结着百里之遥的地区,原料来自远方, 产品销往外地,整个民族、 国家真正连成一体,而且随着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交往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要知道国内外各地重大事变,而在重要的商业城市或贸易港口, 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就更加集中和突出,这些地方自然就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从政治上看,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同宗教改革交织在一起的反封建浪潮,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连绵起伏 这就使得社会信息量大为增加,社会各阶层都更加关注时局变化信息, 以便采取相应对策,适应事态变化。
而新兴的阶级和各种新兴的政治力量又迫切的需要传播反封建斗争的信息,宣传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在这种社会需要增长的同时,有关的社会和xcv 物质条件也在发展,这些条件主要有: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5、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18 世纪后期起,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开始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各地区各国家间的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人们对外地、外国信息的需求大增;而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人口加速集中, 城市化进程加快,也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人民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2)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也要求普遍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3)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便捷,报纸也能印的更快、更多,发行更加及时、便利4)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
5)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以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有所改善6、独立报业:18 世纪后期,英国先于其他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同时在壮大,工商业进一步繁荣,广告日益增多, 这些都给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活力表现: 使报刊的种数和销数不断增加,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评述增多,经济新闻、文艺小说、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尤其重要的是,报刊呈现新面貌,尽管报刊仍然保持一定的党派背景,但是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长《泰晤士报》 :在报业独立化的趋势下创办英国资产阶级非政党报刊的主要代表发刊于 1785 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3 年后正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 《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每日电讯报》 :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每日》是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 1855 年 6 月 29 日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 .以后变为上层报纸《北极星报》 :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 年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 1852 年停刊,出版15 年 《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地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7、廉价报刊:工业革命后期, 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 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 扩大发行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8、日本通俗小报纸(出现、发展)明治初年, 在政论报纸兴起的同时,就已出现了适应平民大众的通俗小报这些报纸版 面小,售价低廉;不刊登或少登政论文章,主要刊登符合平民情趣的社会新闻、娱乐材料、连载小说;文字通俗,汉字加注假名,版面活泼,常伴有插图创办早而又生存期长的通俗小报就要算《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了《读卖新闻》 :1874 年 11 月 2 日发刊于东京, 创办者为子安峻等人 《朝日新闻》 :1879年 1 月 25 日发行于大阪,村山龙平长期担任社长日本的通俗小报和欧美的廉价报纸相类似,但日本没有明显的廉价报纸时期,这里的通俗小报几乎是同政论报纸同时产生平行发展的在政论报纸和政党报纸盛行时,有的小报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政党报纸衰落之时,这些小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大报的位置,不仅发行量远远超过当时的大报,而且普遍增添了政治新闻的商情报道,分担了部分大报的功能这又是和欧美国家不同的9、垄断(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加深 所有发达国家垄断局面都在加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形成少数举足轻重的“超级报团”或巨型垄断集团2)出现跨媒介、跨行业垄断(3)出现跨国、跨地区垄断关于垄断的成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从经济上看, 私人所有制和商业化经营,使报业也像其他产业一样,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由竞争、兼并走向垄断。
从政治上看, 报业并不是一般的工商企业,而是同政治密切相关的行业资本势力为了控制经济必然要求控制政治,要控制政治就要控制舆论工具通过垄断控制了传播媒介,垄断资本势力就能得心应手地为它的政治经济需要做宣传、造舆论, 压制和排斥任何损害他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言论和思想针对垄断不同的看法:好,组建大规模的产业集团,可以在经济上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可以增强实力,提高在新闻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可以提高政治上独立自主的能力,防止或抵御来自政府或其他势力集团的压力不好A、报团使许多报纸归属于同一个老板,他们往往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治态度或报道方针,这就影响了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B、报团控制了报业市场,这就使得其他报纸无力抵抗,不依附于报团的独立报纸日趋衰落或减少, 没有报团背景的新办报纸就很难出现,使观点的自由市场成为空话,从而损害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C 垄断的发展使得大多数城市只剩下一家日报,不再有竞争对手, 使得不思进取, 质量下降而一城一报造成垄断价格,损害了报纸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利益D 报团老板不再是中小报业主,他们都拥有巨资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又和大的企业集团、金融集团关系密切,这些大的财团通过投资、控股、互任懂事等方式,深深介入了报业运作,这就使得报团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的喉舌和代言人。
10、二战后发展历程(英)英国报业停滞和衰退的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关系到:(1)整个经济形势欠佳(2)广播电视的兴起,夺走了不少报业广告和读者(3)报业设备陈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难以有所发展80 年代中后期,英国报界为了摆脱困境,开始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其重点在于更新设备,全面使用电子计算机实行生产过程自动化重要报纸:《泰晤士报》 :1785 年创办于伦敦 一贯标榜独立, 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舆论工具业务上,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尽,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也重视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每日电讯报》 :1855 年创办于伦敦长期由利维家庭经营,以后买出自称持独立保守的政治观点,宗旨提供充分、明了和易于理解的新闻.该报以廉价报纸伯面目问世,但以后演变了一份上层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卫报》:1821 创办时为周报,后改为日报重视言论,重视国际新闻读者主要是政界、知识界和中产阶级斯科特曾任主编《金融时报》 :1888 年创办全国性经济金融报纸,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在金融经济界拥有广泛读者《经济学家》 :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1843 年创办于伦敦原为经济杂志,后办成政治时事周刊。
《新政治家》 :工党左翼影响下的政治性周刊11、沃坪革命默多克在 1986 年强行解雇了将近5000 名印刷工人, 将所属的四份大报搬出了传统的舰队街 ,搬到了伦敦东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沃坪,并开始采用全新的电子技术和印刷设备生产报纸 ,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在默多克的示范带动下,各大报业主也纷纷仿效历史学家们把英国报业在这一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称之为“沃坪革命”12、大众化报纸: 《世界新闻》、 《太阳报》《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开创了廉价报纸的风格,格调不高特点:①坚持低价发行②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③重视广告收入为美国开商业小报的先河《世界报》:法国最有影响的日报,1944 年 12 月创办于巴黎是一份严肃的言论性报纸,政治上持中间偏左立场,报纸内容按国际新闻、欧洲新闻、法国新闻、社会新闻、地方新闻这样的顺序编排国际新闻丰富而有分量,解释性报道多, 重视介绍背景材料,图片较少,也不发黄色新闻版面严谨,文字讲究每周出版六天,每天36 版左右,另外常有经济、图书等增刊广告约占版面的40%,读者主要是中上层的知识界、政界和工商界人士13、黄色新闻(定义) :《世界报》有个连环漫画,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衣服的孩子。
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把作者挖走后, 普利策另请画家,于是两家星期日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新闻界就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