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417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滨湖区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高峰 ( 河埒中学市教学能手 ) 杨亚平 ( 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市学科带头人 ) 审题人:杨亚平( 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市学科带头人 ) 施列彬 ( 南湖中学 ) 陆文苑 ( 东绛实验学校学科组长区教学新秀 )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填写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 分) ,儿女共沾巾。 (王勃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 人

2、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 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七律长征)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焦zhu()tu () 唐故弄xun() 虚千锤百 li n()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揭露 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 B老父亲退休后,学习、游玩、锻炼,他快乐 着自己的快乐。 C王莹在同学们心中德高望重 ,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班长。 D不要为自己树立高深莫测 的目标,更不要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苦的泥潭。 4.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子敬素好琴 ,便径 入坐灵

3、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 亡。 ”因恸 绝良久。月余亦卒。 A.子敬素好琴 琴:弹琴 B. 便径 入坐灵床上径:径直 C.弦既不调 调:调试 D. 因恸 绝良久恸:极度悲哀,痛哭 5. 阅读名著节选,回答问题。(3 分) 他已经长大成人,也更加强壮了。他已经在灾难和痛苦中成长起来了。给沉重的子弹 带磨得出血的皮肤已经长好,步枪的皮带磨出来的那块厚厚的硬茧子却退不掉了。 这一年他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他和几千个同他一样的战士们在一起,大家都衣不 蔽体, 但是为建立本阶级的政权而斗争的意志却像烈火一样永不熄灭。他走遍了乌克兰,只 有两次离开过这革命的风暴。第一次是他

4、大腿上受了伤,第二次是在严寒的一九二年的二 月染上了发高烧的伤寒。 选段中的“他”是 (填书名)中的主人公(填人 名) ,选文体现了他的性格。 二、阅读与赏析(37 分) (一) (12 分) 金壶丹书 景公 游于纪,得金壶, 乃发 视之, 中有丹书, 曰: “食鱼无反, 勿乘驽马。”公曰: “善 哉,如若 言! 食鱼无反,则恶其鳋 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 鱼无反,毋尽民力乎!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公曰: “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 曰: “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 ;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 ( 晏子春秋 ) 注释:景公:春

5、秋时齐国的国君。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鳋 (s o):鱼腥味。闾( l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泛指人聚居处。 6. 下列句中的“以”与“何以亡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最为相似的一项是(2 分) A以 丛草为林 B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C有好事者船载以 入 D岁以 大穰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乃发 视之如若 言 则恶 其鳋也晏子对曰: “不然 。 ” 8.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9. 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 分) (二) (4 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

6、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0. “豁”字表现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1 分) 11. “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妙在何处?(3 分) (三) (10 分) 怯懦 安宁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 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 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 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

7、许他们彼此, 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 舍友, 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 好吃的特产, 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 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 最耀眼的色彩, 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 而她与父亲, 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 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 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打在同宿舍同 学的手机上,听得

8、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 自己, 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 “55 秒了, 快挂! ”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那位同学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她感到那视 线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 帮忙发放“意见 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 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

9、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 往外推, 男人硬是不动。 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 一片混乱中, 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 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 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 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 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 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 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

10、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 于哗哗地流下来。 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 走到她的宿舍; 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 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 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 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 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都是怯懦的人, 1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2 分) 情节主要事件 开端(北

11、京)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宿舍) 高潮(礼堂) 13. 试分析第段划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 分) 14. 小说结尾说 “她与父亲, 都是怯懦的人 ,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女二人各自“怯懦” 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 4 分) (四) (11 分) 瓦 马浩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 草。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青瓦婉约,灰瓦豪放, 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

12、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 拟想的差别。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 言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 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 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满朝朱 紫贵,不是养蚕人。 ”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 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 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

13、,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 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 “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 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大水池子, 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 泥慢慢地凝固。 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在 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儿时经常泡在“瓦房” 里,对于制瓦的程序

14、,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 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 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 谓“腰里穷” ?瓦顶, 青石砌基, 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 “腰里穷”亦不过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 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架上 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 ,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 风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

15、事。 15. 赏析第段划线句。 (3 分) 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 面的诗行。 16. 阅读第段划线句,概括过去的乡村生活有怎样的特点。(4 分) 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 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 慢地行走着。 17. 纵观全文,说说文末“难言的情怀”包涵了哪些丰富的情感。(4 分) 三、表达与交流(40 分) 18. 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 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 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 让你坎坷变坦途,烦恼变快乐,单调变精彩,生活蓬勃向上,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 “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2016 年秋学期期中考试答卷 初二语文2016.11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 1. (10分) 2 ( 4 分) 3 ( 3 分) 4 (3 分) 5 ( 3 分) ; 二、阅读与赏析(37 分 ) (一) (12 分) 6 ( 2 分) 7. ( 4 分) 8 ( 4 分) 9 ( 2 分) (二) (4 分) 10.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