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有效指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018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中的有效指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戏中的有效指导 海安县机关幼儿园崔培培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 孩子们说:“我们来玩游戏,好吗?”“好啊,玩什么呢?”“来 玩拍手的游戏吧”。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 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 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 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一、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 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就必须以有计划的观察作为 指导游戏的前提,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 师正确的制定

2、教育教学计划,同时,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 儿的兴趣和需要,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的目的。只有在观 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 划。首先教师要明了孩子在游戏中具体的游戏需求是什么,只有幼 儿真正需要的帮助才是最有效的指导。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耐心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 应,从观察中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这样教师在指导时才能做 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我们着重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 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建构知识获 得发展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幼儿经常选择

3、那些活动区和材料,经常 从事什么活动,活动的程度已达到什么水平,来确定幼儿对此游戏 的感兴趣的程度。从而教师可以调整区域游戏的内容和材料。 2.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情况 观察幼儿进入活动区的选择是独立选择,还是盲从别人,做出 选择后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不停地变换材料,甚至一个区一个 区转悠, 教师在细致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可以发现 幼儿的自主性水平,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进行相应的指导。 3.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认知发展水平 观察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的心理倾向(简单的或是复杂的,单一 的还是多功能的)基本的操作方式(模仿还是创造,单调重复还是 变通)和活动的结果(图画,小制作等作品)了

4、解其认知水平。教 师应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将观察与行为融为一体,有 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1.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 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 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 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 别适用于小班,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 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 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

5、同的材料玩游戏, 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 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 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 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 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 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 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 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 决问题、分享经验。 2. 对不同的游戏活动,

6、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不同的游戏类型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指导幼儿游 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 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 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 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 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 音、看电视等形式;如幼儿在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非富幼儿 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进行指导。例如 “娃娃家”的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喜欢,但 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

7、们的发展水平和 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3. 针对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指导游戏。 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 戏。幼儿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 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 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 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 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 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 关注,以促进游

8、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 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 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 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 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 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 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 分享正确的经验。 如:在玩“医院”游戏时,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交往行为不多,游戏行为以摆弄游戏材料为 主。刚开始,幼儿对各种材料特别感兴趣,一进门就把听诊器、帽 子

9、和口罩戴好,还总是拿着针筒玩耍。但时间一长,由于“医院” 里很少有“病人”来看病,“医生”们常常无事可做,有的呆坐着 等“病人”,有的则乱翻材料筐,把材料弄得到处都是。首先考虑 到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喜欢直观、生动的情境及材料,教师 提供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医生帽、病床等,再现幼儿熟悉的医院 场景,帮助幼儿投入到游戏情景中。 其次,为幼儿提供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游戏材料。在现实 生活中幼儿对医院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去打针和挂吊针,在游戏中也 就经常会出现模仿医生打针的情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投放更 多针筒和吊针之类的材料来满足幼儿的操作愿望。这时幼儿尚不明 白医生真正的工作是什么,教师也不

10、必强求他们去真实地做医生诊 断的过程,毕竟游戏不是纯粹的生活演练。在游戏中,教师要考虑 什么是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达到了何种水平,等 幼儿有了足够的经验铺垫和游戏愿望时再进一步提高要求。 再次,创造虚拟角色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小班幼儿缺乏交 往能力,当“病人”不来光顾时,他们就无所事事。但他们扮医生 为病人看病的愿望很强烈,这时,教师可以投放布娃娃和动物玩偶 等,让它们成为“病人”,引导“医生”在没人来看病时照顾这类 住院“病人”,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同时,还可投放一些辅助材 料丰富游戏情节,如提供各色药瓶和绉纹纸,请“医生”为“病 人”配药。提供扁扁的纸盒引导“医生”将其固定

11、在“病人”挂吊 针的手上,防止“针头”滑落。一系列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兴趣有了 回升,也让“医生”们重新忙碌起来,医院游戏又有了吸引力。 进入中班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了,开始关心身边发生 的事情,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迁移到游戏情景中。教师就 可在原先的“医院”中设置一间专门的“诊疗室”,同时只保留一 套原先的材料,其他平行材料则放人橱柜,方便幼儿需要时取用。 通过与幼儿聊天,了解他们的游戏兴趣及愿望。发现他们对于打针 和挂吊针还是相当喜欢的,同时可开辟一间医务室,用来检查视 力、听力及测量身高等。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愿望,在“医院”中 创设了小型的“体检中心”,并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比如

12、制作了 各种视力表,视力表上的图形不是单调的“E”字,而是各种动物、 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 录制了各种声音作为听力检测材料,如不同动物的叫声、家用电器 发出的声音、各种材质的物品的敲打声等,幼儿听辨后需选出与之 匹配的图片。幼儿可以用贴在墙上的标尺来测量同伴的身高,还可 以帮助同伴测量体重,并判断其体重是否达标。中班幼儿只认识体 重秤上显示的数字,却不会换算斤与公斤。为了方便幼儿判断自己 的体重是否达标,改良了幼儿使用的秤,将该年龄阶段正常体重范 围内的数字用绿色字体显示,表示体重过轻或过重的数字用红色字 体显示,让幼儿一目了然。教师还可在“体检中心”的墙

13、上贴上刷 牙步骤图,请“医生”为来体检的幼儿讲解,将游戏内容与生活教 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生活技能。 到了大班在“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中,在幼儿认识了各种人 体器官及其功能后,可在医院游戏中投放幼儿很感兴趣的人体器官 模型拼图,“医生”空闲时可以尝试拼贴,以熟悉身体内部构造, 既延续了主题活动,又满足了幼儿的游戏愿望。 由于投放的材料能引发和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愿望,“医生” 们都紧张而忙碌地投入到“工作”中。游戏兴趣高涨。值得注意的 是,提供多种游戏内容并不代表幼儿在某一次游戏中必须从头到尾 玩一遍。我们应遵循自主性原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以及生活 经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 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