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135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凌源市凌源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 1010 月份月考月份月考语文语文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1.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这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

3、到之思想。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 ”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

4、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 ,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

5、和具象之“象” 。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形式。B. 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

6、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C. 在古人看来,虚静态和炽情态,是书法创作一般包括的两种心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D. 明代宋曹书法约言中的“志专神应、心平手随” ,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是一致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无论是东汉的蔡邕,还是东晋的王羲之都认为在书法创作时先要做到静思,同属书法创作的虚静心态。B. 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因此,在写“悲”与“忧”的内容时,其书法风格相同。C. 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

7、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D. 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因此,二者异曲同工: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B. 韩愈曾说“不平则鸣” ,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这说明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C. 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说明书法能够改变患者情绪。D. 书法活动,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的,都是

8、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多种因素再造想象的重要作用。【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 项, “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应是宋曹书法约言中的思想。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原文“写悲则悲、写忧则忧”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 “再造想象的重要作用”错;再造想象与动机

9、、想象情绪、灵感不相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都江堰的茶马余音李咏在著名的都江堰,藏着一条特别的老街。偶然发现这条老街,是在玉垒公园附近。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个古旧的拱形青砖门洞,里面人迹寥寥,只有“几”字形的青砖盘旋而上,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城墙之上,搁着一片晴碧的天空,白云丝缕,伸手欲摘,我转了几个弯跃到顶上,眼前“唰”地一下豁然开朗,只见一长段开阔疏朗的老城墙逶迤而去,没入青城山间。眼前的城墙俨然有序,青砖之中细细晃动着油碧如丝的浅草,城墙边沿直接两旁绵延的屋顶;瓦片上青苔湿厚,甚至能用手指摁下深深的指印。这种凝结着岁月风华的隐世气度,“藏”的韵

10、味大于“显”的气魄,让人隐隐觉得眼前的景致大有来历。回到成都后,我专门去几座图书馆查询一些资料,又请教几位在民俗研究方面大有造诣的专家,方才明白我在都江堰无意中发现的,居然是一段源于唐宋、起于明代的古墙遗址。而墙边的小街原名“西正街” ,历史比这城墙还长。据说是当年李冰治水时百姓踊跃相助而开挖的运输山道,之后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 ,也被誉为古来茶马“第一街” 。踩上石板路面的老街,街边的民宅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是一种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穿逗房” 。沿街拾级而上,尽头就是玉垒山。玉垒之外皆藏羌,作为地势扼咽之处,这里历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直到迎来旷世奇才诸葛亮。

11、面朝玉垒之外莽莽群山,背靠蜀军百万雄师,眼前本是必赢之争,这位一代谋略大家偏偏轻挥羽扇,用他无双的智慧选择了出人意表的“和”!于是一笑泯恩仇中,关名“镇僚”改为含义深远的“僚泽” 。自此,关外少数民族和汉族民众开始自由通商,西正街作为日渐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为“茶马古道”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唐宋时期,灌州已有一定规模,邑人以巨木植于城周,形成栅栏,以保城池安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3 年) ,永康军判官刘随让百姓环城密植杨柳数十万株,形成柳树屏障,以护城池。就这样柳枝依依,在这座古代枢纽重镇的东南西北柔情飘拂了 400 余年。遥想那些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牵着沉沉的马队迤逦而来

12、,疲惫交加间,忽然看到前方翠意盎然一片, “灌县到了啊!”于是,他们的眼神和心灵也跟着这飘拂的绿色慢慢柔软了下来。虽是异乡,但这种不作防备的姿态却给人一种友邻的温情,颇有几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热切。而当他们一番忙碌离开这里时,也许相送的友人又会顺手折下一枝细柳送别。要不怎么顺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在敦煌出土的古代民间曲子抄本上就有折柳的深情与不舍呢?这样的翠色折之不尽,一直到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 ,知县胡光才筑土砌石成墙,高 1 丈 6 尺,周 8 里,城墙东、南、西、北各设宣化、导江、宣威、镇江四门,奠定了今日都江堰市的基本格局。漫步其上,只见城墙两侧重重叠叠的青

13、瓦屋顶飞檐斗拱,好像密密匝匝的青鱼正在向着同一方向声势浩大地洄游。左临伏龙隘口,泯江之水奔腾浩荡;右贴玉垒山巅,万千风物美不胜收。就这样信步走了几十丈,好像一段信口吟下的小令,还没尽兴,城墙就戛然而止,前方尽是一片重重叠叠的民居。我坐在一家古风茶楼里品着功夫茶,泡茶的小姑娘一边奉茶一边笑吟吟地告诉我,我身后那幅旧砖墙就是古城墙的一部分,古墙从来就没消失,它只是融进了老百姓们生活的一部分, “几十年前好多人家都依着它修了房子。 ”遥想古时的西街,气韵该是多么的流动除了驿站、货栈、牲口棚,还有玉石铺、铁匠铺的叮叮作响,以及随之而来卖汤圆的、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南来北往、各种口音的吆喝此起彼

14、落,间或夹杂着骡马的轻嘶与牦牛的低哞,日出上路,日落归栈,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图卷。(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标题“都江堰的茶马余音” ,既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又点出了茶马古道留下的余韵,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B. 文章第一自然段点明题旨,其中的“特别”一词既点出了“老街”不同于一般街道的特点,又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C. 老街之“老”一是体现在其历史的悠久,二是体现在其数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丝的变化与改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D. 文章语言优美,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如“好像密密匝匝的青鱼正在向着同一方向声势浩大地洄游”运用了比喻手法,

15、动感十足。5. 本文多处引用历史人物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4. D 5. 引用李冰及诸葛亮的故事说明“茶马古道”第一街的重要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地位。 引用灌州百姓密植杨柳的故事,说明人们对“茶马古道”情感上的依赖、深情与不舍。增强文章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引用史料,增强了“茶马古道”的可信度,令人信服。 6. 用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当年老街的辉煌与热闹,点出了“茶马古道”历史上的繁华,表 达了对“茶马古道”的向往之情。通过遥想当年老街的繁荣,抒发了作者对“茶马古道”的怀念之情。将畅想的繁华画面与现实中的人际寥寥及城墙的戛然而止进行对比,抒发了怅

16、惘、遗憾之情,呼吁人们保护古代“茶马古道” 。【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错误,应是对“茶马古道”怀念以及被毁坏、消失的怅惘和遗憾。B“点明题旨”错。C“没有一丝的变化与改进”错误,文中有“几十年前好多人家都依着它修了房子”的信息,说明有变化。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切入角度: 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本题可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点睛: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 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