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883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外国语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历史试卷(文科)出题人:郭丹出题人:郭丹 审题人:王威审题人:王威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6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交回。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息条形码粘贴区。2 2选择题必须使用选择题

2、必须使用 2B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第卷卷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

3、,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看出是周武王将黄帝之后进行分封,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B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

4、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小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身份的变化。纣母生微子启、仲衍和纣,三者是同母,而纣并不是长子,但生纣之前,其母的名份是妾,并不是妻,故纣是嫡长子,继承王位,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的说法错误;B 项“得到大臣的支持”说法未能从题干中体现;C 项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但不符合题意。3

5、.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 军功爵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皇帝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军功爵制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 A 项错误;三公九卿制,属于加强皇权的制度,与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 C 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先采用,也不是取代分封制,故 D 项错误。故

6、选 B。4.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 ,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D.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中央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A 项错误;官僚政治在秦朝时已基本形成,故 B 项错误;帝王暴政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不能真正避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设置中朝,主要是限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

7、相权,故 D 项正确。5.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 “知县” ,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 “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 、 “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 A 项符合题意; 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C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致的控制,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州【名师点睛】宋太

8、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6.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 ”上述材料反映出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C. 元朝在

9、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D.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外者,则有行省”说的是元朝世祖即位之后,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说的是在行省之下分别设有路、府、州、县四级机构,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7.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 “令天下郡国每

10、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答案】C【解析】从 A 项中“中正” “评定”字样判定其为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 B 项中“摧毁门阀” “策试” “及第”等字样判定其为科举制,该制度自隋朝开始实行;由 C 项中“孝廉之举”字样即可判定其为察举制,该制度盛行于西汉;由 D 项中“八股形式”即可判定其为八股取士,其流行于明清。8.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为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了A. 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B. 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

11、唯一理想归宿C. 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D.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排除 A;材料不能说明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排除 C;据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可知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故 D 正确。点睛:根据“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反映的是科举制,联系科举制的特点分析即可。9.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

12、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 ,但没有决策权;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综合以上分析,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故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的比较10.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

13、。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利一面。A 选项是不利的一面;B 选项符合题意;C 选项说法错误,君主专制思想在经济上表现为重农抑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 选项错误,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社会关系紧张,不利于建立宽松良好的环境。点睛:注意本题的题意: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赞赏。所以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以排除消极方面的评价(A 选项) ,在结合具体知识来分析它的有利一面的体现。11.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 ,是英国人基于“广州

14、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侵华的目的12. “辽宁”号航空母舰试航成

15、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A. 清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B.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 北洋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 清军接受维新思想启蒙【答案】C【解析】根据“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主要指甲午战争的作用“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 ,主要是北洋水师参与了甲午战争,A 错误;B、D 与甲午战争“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无关,排除;甲午战争中,中国装备最先进的近代海军参与角逐,体现出“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

16、义” ,故 C 正确。13. 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A. 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 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具有主观臆断性D. 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依据所学,洪秀全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者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洪秀全也会成为封建君主,而实行君主专制,仍然会阻碍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洪秀全所代表的阶级性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故此题应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评价14.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 “全新的现代性”主要指A. 英美苏等国家的全力支持B. 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性D. 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