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6872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古诗文赏析一、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望岳“岳”的是 _岳_山,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 _的气势和 _的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_。2、全诗没有一个 “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而_,时间是从_至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3、颔联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_”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齐鲁青未了 “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_;“造化钟神秀 “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_;“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 _景,用 _描写,

2、表达了 _。5、“造化“句写泰山的 _,是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 _,是_写。6、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 “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 _,颔联是 _,颈联是 _ ,尾联是 _。(选“近望、细望、远望、俯视”填空)2 7、诗的首联着力写泰山的_,尾联着力表现的是 _ 。8、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的句子是:_,_。表现诗人雄伟抱负飞诗句是:_ ,_。9、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10、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11、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12、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

3、用。1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14、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3 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 “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

4、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5、选出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近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B、 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 、 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瞭望之专注。D 、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16、请写出最后一句诗的含义、情感及哲理。4 二、赏析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5、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春望一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_2、诗人写此诗时, 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下的长安。国家_,家人_,眼前的春景让人感触丛生,沉痛的感情通过_, _两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诗歌的前四句写景,都统在 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 _及_,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_,再到_。3、诗中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_,_。移情于物,用拟人手法表达作者感时伤怀之情的句子是:_,_。4、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_、_的感情。5、本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这两句诗运用了_手法,写出了 _的情形,因而显得极其珍贵,表达了诗人_的美好感情。5 6

6、、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B、第一联形象地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家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长草遍地。C、第二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本书,又谈何容易,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7、从炼字的角度品味“深”字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8、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从语言或内容上做一点赏析。9、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单独赏析“家书抵万金”一句。6 11、对该诗赏析有误

7、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12、 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14、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

8、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7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三、赏析石壕吏(一)、给下列的字注音。1、妪()2、衰() 3、泣() 4、咽()5、逾()6、戍()7、裙()(二)、文学常识1、杜甫是 _ 朝伟大的 _ 主义诗人,后

9、人称他为_ ,称他的诗为 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_ 。8 2、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_ 之乱” , 这是指_ 和_两人发动的叛乱。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 三别”即_ 、_ 、_ 和“ 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附书至() 2、新战死() 3、未去() 4、犹得备晨炊()5、老翁逾墙走()()6、死者长已矣()7、泣幽咽()8、老妪出门看()9、听妇前致词() ()10、天明登前途()11、室中更无人()(四)、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_ 戌( )_ 戎( )_ (2)衰( )_ 哀( )_ 衷(

10、)_ (五)、诗中老妪的话可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9 (六)、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 _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_ (七)、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八)、 “ 老妪” 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九)“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十)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十一)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四、赏析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

11、愿无违。(一)、解释下面词语1、南山:() 2、稀:() 3、兴:()4、荒秽:()5、荷锄:() 6、狭()7、 草木长:()8、沾:()9、足:() 10、但:() 11、愿:()12、违:()(二) 、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三) 、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B “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

12、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11 的意思。D “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四)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 ,各种杂草。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 ,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五) 、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B “种豆南山下”“夕

13、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 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 。(六) 、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12 (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答:(八)、“盛”和“稀”是两个形容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含义?_ (九)、三、四句中表明时间的词是什么?诗人为何要点出时间?_ 五、赏析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14、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此诗作者 _,_(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13 2、 诗歌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句子是 “_ ,” ;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_ ,”。3、简述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答:4、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答: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7、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14 8、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 字以内)答:9、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