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406666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这个世界从工业革命以来区别于以往世界的不同点就是,它把科学和技术系统地、经常地、逐步地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服务业方面。罗斯托(Rostow, W. W.),主要内容,什么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1.1 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什么是技术 科学与技术 什么是技术进步,一、什么是技术进步,1.1.1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与方法的 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 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等。就是说,它既包括工程意义上的依赖于自然 科学知识、原理和经验的”硬技术” ,也包括管 理科

2、学、管理技术、决策方法等以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为基础的”软技术” 。,1.1.2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区别:科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物化。技术经常走在科学前面,人们常常知道怎样做最有效率,但还没有掌握为何这样做的原理,早期手工业技术几乎都属于这种类型。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且主要不再依靠面对面的经验传授,而是通过信息载体向被授权者传播。,1.1.3 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研发与应用阶段 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技术进步的定义 两类技术及其有机结合的发展与革新,被称为”技术进步”,它往往直接

3、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进步具体体现在: (1)设备的先进程度及其使用效率(2)劳动力的素质(3)生产工艺的合理性(4)管理决策的水平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技术进步的研发与应用阶段,R&D是创造知识和技术的过程 研究开发(R&D):是技术进步的源头活水,为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技术和知识。研究开发(R&D)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研究:为了认识事实或现象的变化规律而进行的理论性研究。应用研究:为探索科学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发现新的技术原理而进行的研究。实验开发:把技术成果如何转化成大规模生产所进行的工程、工艺等研究。 应用则是将知识运用于

4、生产创造财富的过程。,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渐进的技术进步,是原有技术和技术体系的渐进式的变革和创新 技术革命则是技术体系质的飞跃式的变革 从技术进化到技术革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1760s-1860s)(机械化)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s-1930s)(电气化)第三次技术革命(1940s-)(IT技术),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的区别(多领域) 主要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 特征是信息革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 技术进步与

5、经济发展,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技术进步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为缩短,2.1.1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体现* 产出不变,要素投入节约* 要素投入不变,要素产出效率提高,经济增长* 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因而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2.1.2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要素投入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上点的位移 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的整体移动,如第138页图* 绝大多数现代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

6、特点,只有较大规模的资本存量,才能保证新技术的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实现技术进步要求资本存量不断有所增长。,2.1.3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表示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出组合 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如第139页图* 真正到达生产可能性边界还要受其他因素制约(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丹尼森的实证分析 丹尼森对美国从19291969年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分析得出结论: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趋于增加,其中知识进展的贡献最大,资本等其他因素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但要素总投入所起的作用趋于下降。,2.1.4 技术

7、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对7个较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一百多年统计资料进行的分析,发现在这个期间,可再生资本增量和产量之比,可再生资本与国民产值之比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土地和自然资源随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在总投入中的比例显著下降,使得要素总投入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下降,而要素生产率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明显上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50-70%来自技术进步引发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等人的横向比较分析,2.1.5 技术进步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为缩短,19001930年,75项重大发现从研究到用于生产的平均周期是36年 1950s,这一周期缩减到51

8、0年,相当于建设一个大型企业的时间,2.2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产品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 市场结构变化 就业结构变化,2.2.1 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生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技术进步使原有的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使总产出的产品组合发生改变*,2.2.2 技术进步与与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生更多的中间“迂回”过程和专业生产,形成新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三次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的随之变化*,第一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产业革命,形成了以蒸汽动力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包括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炼铁业、采煤业、铁路运输业等传统工业部门,由手工生产方式向机器大工业生产

9、方式转变。 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形成了以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飞机制造、石油开采等新兴产业部门。 第三次技术革命引起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形成了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包括电子工业、合成材料、原子能工业、现代生物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 (IT;TFT;DVD;DC) 原有的产业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会发生分化,分离出的某些生产阶段能够形成新的产业; 原有的产业部门进行改造,产业结构就不断得到改善。 其次,技术进步能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发生转移,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技术进步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

10、活需求,从而推动满足这些新需求的行业的发展。(食品卖点) 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和生活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首先,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 需求随之变化。(技术进步增加需求,如手机等行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对需求结构的改变:,其次,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这样就改变生产需求结构。(能源材料),最后,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需求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反作用:,需求迫切的产业部门较容易获得技术投资、技术人员等各种技术进步的条件,可以说,需求决定着技术进步的方向。(新模式新业态),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两

11、者的相互作用:,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作用必须与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其他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如经济体制、资源条件、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2.2.3 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变化,间接作用:通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直接作用:本身也是促进市场结构变化重要因素 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的推动),2.2.4 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首先是农业中游离出的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然后又从工业中游离出来向服务业转移。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

12、一产业劳动者比重不断减少, 而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结构大多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约有70%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2.3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可以改善资源配置 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 技术进步可以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经济的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三、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3.1 技术引进,必要性与可能性 类别与途径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障碍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1

13、.1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 可能性,必要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 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 缩短时间,跳越式发展(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扩散),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 后发优势,规避风险少走弯路 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形成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历史上的后发优势(工业化的加速、日本“收获型”技术引进战略的优缺点),可能性,技术的可得性* 发展中国家科教水平提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世界经济史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用较短时间 走完先进国家用较长时间走过的发展路程。第一产 业比重由50%下降到20%,实现工业化,英国用了400年, 美

14、国用了100年,日本只用了50年。,3.1.2 技术引进的类别与途径,主要类别 主要途径,技术引进的类别,垂直型与水平型及其前提条件* 简单型与吸收型* 无偿与有偿*,垂直型与水平型及其前提条件,垂直型:将国外的基础科研成果转用于本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国外的应用科研成果转用于本国的生产中。 前提条件: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科研开发基础和技术引进吸收能力 水平型:将国外已经被运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应用于本国的生产领域。 前提条件: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科研开发基础和技术引进吸收能力,简单型与吸收型,简单型:引进后不能吸收和复制,只能使用,用完需要继续进口吸收型:引进后能够吸收并复制,又被称为”真正的技术扩散”

15、,无偿与有偿,按是否支付代价区分 一般而言,无偿的技术转移大多与政治、军事等结盟有关,并且很少最新技术,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购买新设备 进口新产品并加以仿制或复制 购买专利或生产许可证 国外直接投资FDI 国际技术交流(平台) 访学人员带回新技术(前沿),无偿与有偿,按是否支付代价区分 一般而言,无偿的技术转移大多与政治、军事等结盟有关,并且很少最新技术,3.1.3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障碍,技术输入国方面的障碍需求障碍资本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就业障碍规模障碍制度障碍基础设施障碍技术引进次序上的障碍,技术输出国方面的障碍,出于获取垄断利润目的进行的技术垄断 出于某些政治目的进行的技术输出干

16、涉,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实例:韩国、台湾,3.1.4 技术引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注意技术引进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及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 要防止引进已经过时甚至已被淘汰的技术 要在保护民族传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引进技术 要加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际技术转移的 趋势因时因地实行技术引进。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要尖端技术、先进技术和中间技术相结合。,第二,引进与创新并重。,第三,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而且要注意引进“软”技术。如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和培训技术等的引进。,保护自有品牌,3.2 技术的自主研发,自主研发的优势 主要途径 主要障碍及战略,3.2.1 自主研发的优势,独立性和体现综合实力* 因地制宜* 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3.2.2 自主研发的主要途径,自发的边干边学的学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技术进步的过程来看,相当数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都是产生于“干中学”。 自觉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及其具体形式* 产学研相结合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宝贵的研发资源闲置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