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各论·灸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06666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灸法各论·灸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刺灸法各论·灸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灸法各论·灸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灸法各论·灸法(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灸法,西南医科大学 针灸教研室,目的与要求Objective,了解艾灸法的特点 掌握艾灸法作用、分类 了解艾灸法适应范围,一、艾灸法moxibustion,“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名医别录),“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以壮人为法也。”本草纲目,艾叶,艾绒,木杵捣熟 柔烂如绵,采叶暴干,艾炷,艾条,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所不到,必须灸之。” 素问异法方异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灸者,久火也,温经散寒 保健养生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二、艾灸法作用,(一)、温经散寒,1.温经通络: 寒湿痹痛(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

2、痹” 2.温中散寒:中焦虚寒之呕吐、腹痛泻 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之久泄、遗尿、阳痿、早泄,千金要方针灸上:“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日本谚语“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做旅伴”、“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二)、防病保健,防病保健举隅,1.儿童 食欲不振、疳积(足三里、天枢) 易感冒、易过敏,原因不明低热( 大椎、风池),2.老人 延寿(关元、气海、中极、肾俞) 背痛(大椎、身柱、膏肓) 腰痛(命门、腰阳关),3、年轻人 (足三里、曲池)提高运动持久性、增强爆发力、促进疲劳恢

3、复,(三)、扶阳固脱,1.益气升阳:(足三里、肾俞;太溪、太白)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等 2.元气暴脱:虚脱,休克(关元、气海;神阙) 扁鹊心书 “如伤寒、痈疽、中风等症,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固”。,(四)、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气滞血瘀证,1.外科疮疡初起,疔疮未化脓者。(仙方活命饮) 2.疮疡久溃不愈。(阳和汤) 扁鹊心书: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宋欧阳修-灼艾帖,欧阳修传世墨迹不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灼艾帖”为其中 之一。

4、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黄庭坚称赞他“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长25cm,宽18cm,共6行69字。文字是这样: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二、灸法的分类,分类方法 使用的材料 操作方法,(一)艾灸,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艾炷,艾炷是指艾绒经揉搓,挤捏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小团。 艾炷用量单位:“壮” 艾炷规格:(见下),艾炷大小规格:,艾柱的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性、病位、补泻、穴位、有无受灸经验、是否要求化

5、脓及气候条件而定,1.艾炷灸,以艾炷置体表腧穴点燃烧灼治病的方法。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损伤灸) 无瘢痕灸 间接灸:隔物灸,直接灸,(1) 瘢痕灸:24号艾炷(黄豆至蒜瓣大) 粘附:大蒜汁涂敷施灸部位, 充分燃烧:忍痛燃尽每壮艾炷,除去灰烬后,方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 痛感:灼痛 镇痛:在施灸部位的周围手轻轻拍打。 后期情况:灸后1周左右,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病种:某些慢性疾患(哮喘、肺痨、顽固性痛症等。 ),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第一度烧伤:(充血期)约40-45度之热力,灸后发红发热,一会即过,此为轻

6、度。 第二度烧伤:(水泡期)约50度之热力,灸后发热发痛,经久不消或起水泡,此为中度。 第三度烧伤:(焦化黑色期)约60-70度之热力,真皮烧伤,灸后烧黑,结痂或化脓,此为重度。 一般化脓灸,即等于第三度烧伤。,艾灸图-灼艾分痛,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幅长厘米,宽厘米的村医图,又叫做艾灸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 它描绘的是 古代农村治病的场景,在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正在为人用艾灸治病。一个郎中弓着腰,手持艾条,专心致志的在患者背后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着骨瘦如柴的上 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脚都被人抓住不能动弹,旁边的人面露同情之色。一个小童子在郎中身后手持一贴膏药,正准备给病人贴敷。这幅

7、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纤巧清 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面部表情丰富,毛发晕染一丝不苟,造型特征准确生动,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真实反映了当时 的民俗民风。正如韩愈所说:“灸师施艾柱,酷若烈火团。”,(2)无瘢痕灸 1号艾炷(米粒、雀粪大)温和燃烧:烧到2/3左右,即将烧剩的艾炷去掉,另换一炷继续再灸。连续灸317壮,以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而不起水泡为度。痛感:热痛 病种:多用于虚寒性疾患(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全身冷痛等。),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施灸的方法。因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和疮疡。因衬隔物的不同,

8、可分为多种灸法。常用有以下4种。,隔姜灸,厚度:24mm 操作:燃尽再灸,潮红为度 治疗:外感证和虚寒性疾病温胃止呕,温脾止泻 “干姜,守而不走”散寒止痛(面瘫,关节痛)“生姜,走而不守” 现代研究: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姜醇、姜烯、樟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桉油等。可扩血管,加强循环,加强艾之温热效果。,隔蒜灸,厚度:13mm 操作:同前 治疗:解毒杀虫(痈、疖、疽)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作用:消肿化结,拔毒止痛特点:紫皮大蒜较好,含有较多挥发性大蒜素,较多粘液性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但温热可使之刺激减弱。因其粘性常用作斜面施灸隔垫。,隔盐灸,操作:脐中填盐,隔姜置艾;反复施灸,

9、回阳为止 治疗: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急性腹痛、吐泻、痢疾,隔附子(饼)灸,制饼:乌头肥大块根,捣碎,碾粉加入白及粉,水调至泥状,用即取出制成3-6mm厚饼,扎孔。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等。(含乌头碱,可镇痛。),隔豆豉饼灸:疮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不敛,可促使疮口愈合。 隔胡椒饼灸: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症。,2.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特制艾条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烫的方法。如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则称为药条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持艾条法,拇食中三指“持笔状”,腕部靠近穴位旁皮肤,固定艾条火焰与皮肤距离。根据艾条号数及无损伤灸等级要求

10、掌握火焰与皮肤距离。,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其中前者包括以下三种:,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灸法,按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趁热按于施灸部位的灸法,因艾条中掺入的药物不同功效有所区别。如:太乙神针 重于补正,强筋健骨。雷火神针 重于去邪,祛风散寒。,各家医籍药艾条比较,返回,3、温针灸,留针时在针柄着艾施灸的针法。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协同作用,适用于既需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注意

11、事项:治疗时患者勿移动体位,并在施灸下方垫一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灼伤皮肤或烧伤衣物。,4.温灸器灸器具,温灸器灸:将纯艾绒或加有药物的艾绒装入灸盒或灸筒中点燃后对体表进行灸治。 功用: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对象:小儿、妇女或惧灸者。,(二)其他灸法,灯火灸: 滴油灸:以铜钱定穴,灯心草浸油后点燃,其草心油浸出,滴入铜钱内。 明火灸:燃烧之灯心草炭火对准皮肤,直接点灼,动作迅速,有“啪”声。用于小儿治疗扁桃体炎、麻疹、急性结膜炎等。 天灸:药物发疱 白芥子关节痛口眼喎斜(去皮里膜外之痰) 蒜泥铺灸疗法强直性脊柱炎,三、灸法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二)补泻方法 (三)禁忌 (四)后的处理,术

12、前,禁忌症: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慎用灸法。 施术部位: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选用禁灸穴位还须从实际出发,不必拘泥。 体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也利于安放艾炷、顺利施灸。,术中,施灸顺序 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 先上后下:取其循序不乱; 先少后多:艾灸火力由弱增强,艾炷由少逐次增多(或分次灸),艾炷由小炷灸起,每壮递增(或用小炷多壮法代之)。 特殊情况:气虚下陷病症宜从下而上施灸;脱肛症,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补泻:“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 操

13、作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灼损皮肤及衣物。 灸疗过程中随时了解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距离,以免施灸太过引起灸伤。,术后,灸后休息片刻,不宜立即离开诊室。 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沿边缘刺破,排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药水、美宝湿润烧伤膏。 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课后作业:请上网搜集整理民间灸法。,附:关于“壮”,1.为依据患者身体强壮程度所定的灸法,有增加强壮作用之意。 本草纲目:以灼为一壮,以壮人之法也。 东医宝鉴:着艾一壮如人壮之力,故谓之壮。 梦溪笔谈: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 2.为灸伤之数。 广雅释诂:壮,创,伤也。 易大壮:壮于五趾。(马融:壮,伤也。) 汉书叙传下:安国壮趾。(颜注:壮,伤也。) 淮南俶真:形苑而痛壮。(高注:壮,伤也。)结合古代灸疗多以发疱,出现灸疮瘢痕的事实,“壮”之意似以后者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