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文言文(八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3949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文言文(八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文言文(八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专题(四)文言文篇 (21) 桃花源记 一、【重点词语】 (一)【一般字词】 缘 沿着,顺着。夹岸 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 香花。落英 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 英,花。缤纷 繁多样子。复再。欲穷其林 :穷尽仿 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 仅。平旷 平坦开阔。俨然 整 齐的样子。属 类。阡陌 田间小路。悉、咸 全,都。黄发 指老人。 垂髫 指小孩。 怡然 形容喜悦。乃 竟然。具 详细。咸 都问讯 打听消息。云 说。叹惋 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 y) 告诉。扶沿,顺着。志 做标记。向从前,旧的。及 到。诣到。遣 派。欣然 高兴的

2、样子。规 计划。寻随即,不久。果 实现。 (二) .【古今异义】 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 :食物味道好。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 :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古:妻子儿 女。 今: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 古:不 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 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仿佛 古: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似乎, 好像)扶古:沿、顺着; 今: 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延古: 请;今: 延伸,延长 . 悉古: 都; 今:

3、熟悉咸古:全; 今: 一种味道寻 古:随即,不久;今:寻 找向 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 对果 古 :实现;今 :果实,结果 (三) .【词类活用】 异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有走完或 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志( 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四)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五) .【成语】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 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4、津,渡口。 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落英缤纷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二、【重点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

5、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 穷“等词。 三、【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

6、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

7、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

8、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 3 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

9、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 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反映了广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 平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对黑暗社会批判。( 中心思想 )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8.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2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积极:( 1)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

10、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 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消极:( 2)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 可能实现的。 23. 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 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三、【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

11、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 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5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 ”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6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

12、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 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7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 (22)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 (一)【一般字词】 【斯】这。【德馨( 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 (r )】博学的人。鸿,大。儒, 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 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 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 d )】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 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4 (三) .

13、【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有名,著名。【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乱】:使 , 扰乱(使 动用法)【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 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

14、【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 的句子(词语)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是从居室环境(室中景) 、交往人物 (室中人) 、日常生活 (室中事) 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 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 (室中景) ,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

15、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 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喻赞美)。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 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用它结尾作用:画龙点 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1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和不

16、求闻 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中心思想)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 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1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什么修辞?“上”和“入”有何好处? (1)用 对偶 ,写 陋室环境 ,突出 景色之雅 。环境的特点是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