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2601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 3 导学案1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高一部语文组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熟悉课文, 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 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2、学诗三步走: “读” ,倾情

2、诵读,整体感知;“ 悟” ,体味意境,感受形象; “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课前预习】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 “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2、走进作者:白居易( 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

3、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 秦中吟共六首, “唯歌生民病”、 “句句必尽规” ,与杜甫的“三吏” “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

4、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 、 后宫词等) ,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红绒毯等) 。现存诗近三千首。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 月 3 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

5、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语文必修 3 导学案2 是子虚乌有) ,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 翰林学士期间, 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 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

6、古今的诗篇。预 习 提 纲 一、预习范围:诗歌文本、文中注释及相关资料。二、预习检测: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铮( zh ng)迁谪( zh?)浸( j n)悯然( m n)恬( ti n)然转徙( x)枫叶( f ng)荻( d)花捻( ni n)红绡( xi o)间关( ji n)湓( p?n)浦憔悴( qi o cu)霓裳ch ng 阑干钿头 di n 呕哑 u y嘲哳 zh o zh浔( x n)阳收敛( li n)管弦( xn)乍( zh)破幽咽( ya)收拔( b)裂帛( b)银蓖( b)暂( z n)歇水浆迸( bang)声声思( s)银篦( b)铁骑( j)六幺( y o)冷涩(

7、 sa)沉吟( y n)商贾( g)春江花朝(zh o) 悄无言( qi o)2、理解下面词语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漂沦:漂泊沦落。掩抑:掩蔽,遏抑。等闲:随随便便。却坐:退回(原处)坐下。快弹:畅快3、一词多义感斯人言(话,名词 ) 遂命酒(吩咐,命令 )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 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 使快弹数曲(几,数词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代词 )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 今夜闻

8、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副词)4、词类活用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 5、古今异义辨析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命数是暂言语文必修 3 导学案3 因为长句(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朝前)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刀枪呜。

9、(古义:指冲出来。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指叹息声。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凝绝 不通声暂歇。(古义:指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今义指“暂时” ,含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指年龄大。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6、特殊句式本长安倡女。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感斯人言。送客湓浦口。谪居卧病浔阳城。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主人下马客在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互文句。)课文品读 一、诗前小序:1、翻译小序成现代汉语。2、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 、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

10、客江边,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3、小序的作用是什么?点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4、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二、第一段:夜送客闻琵琶声1、赏析“浔阳江头夜送

11、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作者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荻花, 来点染环境, 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2、 “主人下马客在船。 。 。别时茫茫江浸月”四句,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 “主人下马客在船”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互文: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 “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语文必修 3 导学案4 、 “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

12、杯浇愁愁更愁。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一个“惨”字不但渲染了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船外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探究: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 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 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

13、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景色和气氛描写很好,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作了准备。(体会: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漂泊的境遇,心灵的知音使得二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长叹!浔阳江畔,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飘飞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三、第二段:邀见琵琶女,江上聆听琵琶曲 、琵琶女的第一

14、次演奏(1)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品鉴:此二句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峰回路转,引出正文。 “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后者是不由自主的留连之意。(2) 、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 “寻声暗问弹者谁” ,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

15、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 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2、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过程场景音乐特点表现手法、情感前奏曲转、拨、掩抑、思、诉(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低沉抑郁以议评声曲中带情开始(欢乐曲)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繁密、粗重,急聚;亲切、幽细、委婉清脆圆润、立体性以喻摹声(深情回忆)(火红的青

16、年时代)语文必修 3 导学案5 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过渡(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婉转优美流畅、清脆哽咽、艰涩、低沉、压抑以形绘声对比和对偶发展:(沉思曲)冷涩凝绝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声弦暂歇以形绘声高潮(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越(痛不欲生,悔恨交加)结束(悲愤曲)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急促清脆凄厉(愤激的哀号、 抗争)尾声悄无言秋月白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人衬声以景托声总之, 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3、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借助语言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 处? 、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