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捕蛇者说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9315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捕蛇者说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3、捕蛇者说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3、捕蛇者说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3、捕蛇者说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3、捕蛇者说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捕蛇者说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捕蛇者说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州市马贵中学23、捕蛇者说学案Administrator蓝桂生2016.09.07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 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23、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参看课文注释自读课文,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词汇。2、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3、揣摩蒋氏复杂心理,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案】一、预习检测我能行1、本文作者(773819) ,字子厚。唐代、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与唐朝的和宋代、 苏洵、苏辙、曾巩等8 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作者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他与韩愈

2、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玄宗元和初年,因参与王叔远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任职期间著有永州八记,初二时学过他的一篇山水游记2、请给易读错的字注音: 1 当其租入() 2 今吾嗣为之()3几死者数矣()4曩与吾祖居者() 5 而乡邻之生日蹙() 6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 隳突乎南北() 8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补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4、准确把握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1永之人争奔走焉。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 而相邻之生日蹙。 4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5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整体感知课文的

3、思想内容本文作者借一事来表达对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填原文)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二、探索新知我能行(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啮人,无御之者()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 可以已大风() 4 太医以王命聚之()5岁赋其二()6永之人争奔走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啮人,无御之者。2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_ _ 3、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_ (二 )阅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语1专其利三世矣()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3若毒之乎()4言之,貌若甚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_ 2言之,貌若甚戚者。_3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_ 3、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_4、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_(三 )阅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1、解释下列字词1汪然出涕曰()2君将哀而生之乎()3向吾不为斯役()4则久已病矣()5而乡邻之生日蹙()6竭其庐之入()7往往而死者相藉也()8非死则徙尔()9吾恂恂而起日()10则驰然而卧()11谨食之,时而献焉(

5、)1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3一岁之犯死者二焉()14则熙熙而乐()1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16又安敢毒耶()1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君将哀而生之乎?_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_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_6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_ 7苛政猛于虎也!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原文) _4、蒋氏认为的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提示真空)蒋氏认为捕蛇之利主要表现在: (1)自己是“” ,相邻却因纳税

6、“” 、 “其室十无四五焉”; (2)自己因捕蛇“弛然而卧”,相邻却因纳税“” ; ( 3)自己因捕蛇“” ,相邻却因纳税则“旦旦有是哉” ; (4)自己因捕蛇而“后死”,相邻却因纳税而“” 。三、归纳积累我能行指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1)以啮人,无御之者()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君将哀而生之乎() ;而乡邻之生日蹙() ;悍吏之来吾乡() ;吾欲之南海()(2)吾祖死于是() ;余将告于莅事者() ;苛政猛于虎也() ;积于今六十岁矣() ;(3)黑质而白章() ;则弛然而卧() ;余闻而愈悲() ;而相邻之生日蹙() ;君将哀而生之乎() ;然得而蜡之以为饵() ;

7、(4)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 ;吾以捕蛇独存()今以蒋氏观之() ;以尽吾齿()(5)当其租入() ;专其利三世矣() ;视其缶()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6)若毒之乎() ;更若役() ;貌若甚戚() ;以为莫已若者() ;(7)可以已大风() ;则久已病矣() ;(8)余悲之() ;余闻而愈悲() ;(9)若毒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四、重难点突破,我能行文体简介: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问题的见解,跟现代杂文相似。 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

8、。1、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课文第段主要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第段主要是议论; 第 1 段写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用的是的表达方式,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用的是的表达方式。2、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 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段原文回答)_ 3、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 4、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 ,作者心中开始还存有怀疑,然而当他看到蒋氏三代的遭遇后,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那么,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蒋氏的遭遇。5、课文第 5 段议论文字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9、?6、讨论: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 ?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文章中心的?7、我们在朗读第4 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才符合蒋氏说话时的心理?【课文小结】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利”与相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厢映衬,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中心。五、堂上小测我最酷 1、注音并解释词语: 啮()嗣()蹙() 曩()嚣()隳() 谨食之(

10、)死者相藉()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1得而腊之以为饵()2殚其地之出()3竭其庐之入()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哀而生之乎()6乡邻之生日蹙()3、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1)病:1则久已病矣()2君之病在肌肤()(2)去:1去死肌,杀三虫()2尽其肉,乃去() 3 西蜀之去南海()(3)更:1更若役,复若赋()2即更刮目相看()(4)已: 1 可以已大风() 2 则久已病矣() 3 惧其不已也() 4 大丈夫不死则已()(5)毒:1若毒之乎()2赋敛之毒()(6)赋: 1 岁赋其二() 2 复若赋则何如()(7)岁: 1 岁赋其二() 2 积于今六十岁矣()(9)孰:1孰知赋敛之

11、毒有甚是蛇者乎() 2徐公来,孰视之() 3 吾孰与徐公美()(10)若: 1 貌若甚戚者() 2 以为莫己若者() 3 若毒之乎()4望洋向若而叹()(11)生: 1 君将哀而生之乎() 2 而乡邻之生日蹙()(12)驰: 1 则驰然而卧() 2 公将驰之()4、指出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或意义(1)而: 1 黑质而白章() 2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 时而献焉() 4 而吾乡邻之生日蹙()(2)以: 1 以啮人() 2 腊之以为饵() 3 今以蒋氏观之() 4 太医以王命聚之() 5 吾以捕蛇独存() 6 卷石底以出() 7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 皆以美于徐公()(3)之: 1 无御之

12、者() 2 哀而生之乎() 3 若毒之乎() 4 悍吏之来吾乡() 5 何陋之有() 6 索索然之若有声()(4)焉:1争奔走焉()2时而献焉() 3 犯死者二焉() 4 不复出焉() 5 且焉置土石() 6 观人风者得焉()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向吾不为斯役()(2)殚其地之出()(3)吾恂恂而起()(4)往往而死者相藉也()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1)“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2)蒋氏自陈心曲,其答话的纲是:(3)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4)在写作手法上,文章最突出的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的主题思想。7、翻译句子(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译:(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六、拓展提升我能行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 “小子识( zh)之:苛政猛于虎也。 ” ( 选自礼记檀弓下 ) 【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理解为“凭着轼”( 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