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69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采煤班新闻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校门下矿坑实实在在基层梦大学生采煤班千米井下的理想跋涉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追梦赤子心罐笼飞速下降,没入黑魆魆的深坑,满载一袖潮湿的寒风,迎面亮起一座“地下城”:巷道似蛛网密布,纵横交叠,流入迷宫般的洞穴,忽明忽暗,不知所向。这是王香瑞和他一班伙计们的战场,距离来时的地面已有440 米之遥。 待会儿, 他还要坐一种名叫斜巷人车的简易缆车,继续下行700 米,直入千米井下与煤层“相会”。那些在漆黑拥狭的巷道里还会反光的家伙,让他每每想起都兴奋不已。他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的第三任班长。2008 年,这支由 12 名大学生组成的年轻采煤班,肩负起

2、煤炭产业升级的历史重任。摸路子,做调试,破难题,搞管理, 五年时间里, 完成 18 项技术攻关, 成功驾驭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成为打造现代化矿井的开路先锋。前途的抉择只为“实实在在”的追求回想起五年前, 第二任班长董刚感慨万千。那时的他正值研究生毕业季,学识条件令人歆羡, 就业选择丰富多彩。可他却置若罔闻,竟执意一头扎进六矿采煤工队伍,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 。“老师觉得没前途,同学以为我疯了,家里怕出事不同意。可我就想下矿,下到煤层采面一线去。把我学的知识用到正地方,发挥真作用,就是在为矿上做善事!”董刚口中掷地有声的“做善事” ,是大三时从一位曾下过井的老师口中听到的。井下的艰苦见

3、闻刺痛了他柔软的神经,一句“搞技术的人,能为矿山做一点贡献,就是在做善事”的教诲,在他年轻的心头,深深地沉淀下一项使命。一项“大学生敢叫煤矿换新天”的“疯癫”使命。从采煤班一员到采煤班班长再到综采四队队长,2010 年又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年劳模!董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次跨越,成就了自己,增光了班组,启迪了后来人。王香瑞就是其一。同样是研究生, 起初曾就职于上海的一家设计院的他,是一名前途大好的机械绘图师。辞职回乡采煤?在许多人眼里,更像是“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父母退休了,身体也不好,工作离家近能有照应。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

4、以前画设备图,不让到矿井现场,只能靠听人说再想象,工作像机器一样,没长进也没意思! ”于是,在上网投简历的时候, “大学生采煤班” 穿过闪烁的招聘网页,映入了他的眼帘。“就是这儿了! ” 同在一班的伙计杨军与他选择扎根六矿的经历出奇相似。一样的学历,一样的求职,一样渴求价值的用武之地,一样深受启迪后的斩钉截铁。“在基层工作,感觉实实在在,学以致用,收获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杨军憨笑着攥了攥拳头。这群可爱、 单纯、勇敢的大学生们,铆足一股子偏执的心劲儿,选择了千米井下这方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将理想旗帜擎起高扬。理想的坚持拥抱“苦脏累险”的快乐理想有了,实现理想的路上还得咬紧牙关。董刚毕业时,班里

5、三十个学生,只有两个人选择去煤矿一线。“我去了平煤,那个同学去了 永煤, 结果他不到俩月就受不了苦走了,还发 短信 劝我一块走。我想既然来了,就咬牙坚持,做事贵在持之以恒嘛!要想实现价值,就得不怕吃苦。”虽说不怕,但第一次下井时的情景仍让董刚不免心有余悸。“180 米长的采面,感觉像有 180 公里远,走不到头。采煤机震耳欲聋,眼前乌漆抹黑,煤灰呛得迷眼,走到当间真犹豫要不要扭头回去。 ”同样的“第一次” ,王香瑞也感触颇多。 “头次下井,体力真是跟不上。地下不像地上,路不平,坡又多,即使啥也不扛, 徒步走都累得慌。 老矿工一会儿一回头招呼香瑞,快点! ,可跟一会儿又落下了。上了井,满脸煤灰没

6、劲儿洗,就想赶快坐那喘口气歇会儿。”老矿工讲的好,下井采煤,“四块石头夹一块肉” 。大学生采煤班的地下“办公室”,终年温度维持30上下,虽称不上极热,但与井下潮湿环境一相遇, “办公室”便被“装修”成天然“桑拿房”。七个小时的采煤作业下来,工作服就湿皱成了“紧身衣”。用董刚的话说,流出的不知是汗还是水。其实,不管是汗是水, 煤灰粉尘一 “光顾”,年轻面孔上就多了几抹黑泥。对他们而言,这些痕迹更像是光荣的标记。“每次下到工作面,一见到反亮光的煤层,就可兴奋,啥累都忘了!”说到这,平时总轻言细语的王香瑞情不自禁提高了些调门,眼波里闪耀起自豪的光彩。累并快乐着,是大学生采煤班井下工作的直接印象。他们

7、说,在井下吃饭香,馒头能吃出肉味。在漆黑闭塞的环境里,大家不论大小,不谈尊卑,玩笑作乐,享受着劳累之后充实满足的快乐。为调剂矿工们在井下的枯燥生活,六矿特意在巷道穹顶按上广播,每天循环播放着充满青春朝气的曼妙音符,悠悠飘在矿工们的耳畔,吟唱着温暖,传递着希望。采煤工作,苦脏累险,险字压轴。矿井之下,瓦斯、水灾、火灾, 高危险无时无刻不伴左右。它是这群大学生们入行前的最大阻力,如今却成为入行后的最大动力。下井前,王香瑞都会给老婆发条短信“老婆, 我进去啦!” ,上井后第一时间再短信报到“老婆,我出来啦!” 。 据说,这种习惯从采煤班建班伊始就存在,一条短信胜似一颗定心丸。“这短信内容说起来,跟逛

8、监狱一样。”王香瑞自我打诨, “但成习惯了, 一天不发都不中。有一回上来,跟几个哥们一块出去玩忘发了。俺老婆直接把电话打到队上,着急得不能行,生怕出啥事儿 , ”说到这,王香瑞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安全, 是组建大学生采煤班的意义,也是责任。他们利用自动化综采设备,有效降低了普通综采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从前下矿要30 人,如今3 个大学生就搞定了。即便如此,每次下井前,安全指导仍是采煤班班组会的重中之重。高高兴兴把班上,平平安安把家还。简简单单一行字,在巷道洞壁悬挂的安全责任爱心展板上显得格外耀眼。从月产 12.56 万吨到 18.5 万吨,从安全出煤300 万吨到 500 万吨,大学生采

9、煤班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设备至今未经大修,真正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安全高效。“笑柄”的改变一声“开天辟地”的呐喊卓越的工作业绩印证了大学生下矿的必要性,不过大学生下矿在平煤也并非新鲜事。15年前,也曾有大学生肯戴上矿灯走下矿井。只是采煤条件跟今天相比,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一听说有大学生下矿,都当个笑话。”一位平煤的老矿工微笑着沉浸在往昔趣事里。“那会儿没有高科技设备,大学生下矿就是当苦力。炮一炸,煤一落,矿工就跳煤堆儿开铲。大学生咋铲?规规矩矩抬着撬往上铲,费半天劲儿不见煤少。一旁的老师傅瞅着着急,一把抢过来,看着,我教你咋铲! 手一翻,把撬背过来,抡起胳膊往外刨。哗哗啦啦一会儿功夫

10、,煤堆儿就没了。 ”“还有,还有 , ”另一个老矿工接住话茬,“那会儿都俩俩分组,搬个杠,抬个管,每天都有任务,完成了发钱。谁都不愿跟大学生分一组,一个个柔柔弱弱,肩不能挑,背不能扛, 100 来斤的管子在地上拖着走都累得呼哧呼哧,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领钱。”这些故事,董刚听爷爷讲过,听爸爸讲过,慢慢在心底凝固,绾成经年不解的情结。他想从第三代开始,做出些改变。他始终记得 下矿实习时见到的一幕:污秽零乱的矿坑边,一座煤堆儿前支出一双脚,走近方知原是在交接班间隙小憩的矿工。厚厚的煤灰从支出来的脚面向上蔓延密布周身,就像躺在雪地上被雪覆盖一样,只是此刻这 “雪”是黑色的。 矿工怀里还揣着两个凉透了

11、的馒头,看颜色已分不清是白面还是高粱面的了。“我一定到采煤一线,一定要搞技术创新,一定要改变采煤落后现状!”董刚笃定的神情如誓如盟。2008 年,平煤神马集团决定在六矿上马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为此组建起平均年龄仅 25 岁的大学生采煤班,改变的序幕由此拉开:2008 年 12 月,大学生采煤班在首任班长谢绍伟的带领下,攻克多项自动化原装备的缺陷,相继完成18 项技术革新,在六矿一次试车成功;2010 年,董刚接棒第二任班长,自学编程研发了岗位价值精细管理软件系统,投用后大受好评,被誉为“董刚软件”;2011 年,董刚带领班组成功驾驭我国首套自动化综采设备,编制近10 万字的国产自动化综采设

12、备操作规程,载誉满怀的他被光荣提拔为综采四队队长;2012 年,第三任班长王香瑞带领班组,完成了9 个工作面的采煤任务,累计出煤量破500 万吨大关, 相当于过去两个大型矿井两年的产量。他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如今的老矿工们再也不会笑话大学生了,反而跟着他们一起学自动化操作、学设备检修技术、学精细化管理,认认真真学创新学改变。与此同时, 大学生信息化操控班、大学生防突预测分析班、大学生通风安全班 , 如雨后春笋般在平煤的沃土上拔地而起。而大学生采煤班的这些小伙子们,更成了备受追捧的“香饽饽”,年轻姑娘甚至手捧鲜花专程到矿井边等待心上人升井相会。“我们是大学生采煤班,我们是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我们站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浪头,我们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理想,为中国煤炭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这些印在展板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愿景语录, 就像升井离开时飞驰向天的罐笼,搅动起青春的旋风, 骄傲迎接光明地平线。脚下的“城市”里,广播隆隆嗡鸣,一曲“男儿当自强”正在巷道里嘹亮颂唱:“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