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08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海淀区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 文2015.11 一、本大题共 7小题,共 29分。阅读材料,完成17题。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

2、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纵观横察,概而言

3、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 ?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 ?疑?和?思?) ,描绘

4、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一部好的作品当然也应该具有新鲜、别致甚至出人意料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可以是怪异的、晦涩的、令人费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但现在的作品,似乎偏偏喜欢以求?苦?为高,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勉强读了,却如堕五里云烟,虽苦思焦虑,终不得要领。这种作品以高深晦涩骄人,装模作样,遑论 ?经典?和?不朽?。第二,。经典作品不是 ?私人写作 ?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

5、。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无分老幼,无分种族,无分信仰,无分贤愚。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歌德说: ?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

6、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说: ?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 2 - 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

7、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 ?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

8、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 年) 中说: ?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 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

9、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

10、,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矜炫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节选自李建军

11、经典的律则,有删改)1. 下面的喻体不是作者用以表现“经典”特点的一项是(2分)A标签 B铂金 C上宾 D朋友2. 阅读文中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作者引用叔本华、袁枚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的特点。( 2分)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 2分)3. 请在文中横线处写出经典作品所遵从的第二个律则。(2分)4. 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 3 -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B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

12、:“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桑丘模仿骑士的冒险行为,看似可笑,实则因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5. 根据文意,分析下面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6. 用“精神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哪些“人文情怀”?请概括说明。(分)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3、。(7分)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二、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12题。刘公平倭冢记 明 童蒙吉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

14、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海帮赖以安堵。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 ?,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

15、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

16、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4 - 注释噍(ji 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于戏:语气词,表感叹。8.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第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 如履薄冰 B日薄西山 C门衰祚薄 D 厚今薄古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内。 (2 分) 甲:少顷,贼()趋西场乙:贼()不敢遁A遂 B果 C终 D则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A荼毒生灵 B网开一面 C津津乐道 D如出一辙第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 3分)9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10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公誓诸将,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