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97066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二、认识的实践基础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认识主体及其特点1.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2.认识主体的特点:(1)社会性(2)历史性(3)实践性,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鲁滨逊,狼孩卡玛拉,认识主体的特点,社 会 性,一个残废!,认识主体的特点,历 史 性,真美!,认识主体的特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实 践 性,孔繁森,焦裕禄,2.认识客体的特点: (1)客观性 (2)对象性 (

2、3)历史性,(二)认识客体及其特点,1.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认识客体,古人问天,飞船上天,认识客体的特点,客观性,人类登天,认识客体的特点,对象性,客观世界,客体,认识客体的特点,历史性,扩展性,1.认识工具: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三)认识工具,(1)物质工具(2)观念工具(3)语言工具,2.认识工具的类型,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工具,(四)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价值关系:服务与被

3、服务的关系,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物感觉和思想(反映论) (2)思想和感觉物(先验论)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红花!,二、认识的实践基础,(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认识论的区别,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费尔巴哈,荀子,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答,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被动的反映论,反映论,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

4、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庄子,康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 体,客 体,主 体,实 践,客 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和需要; (2)实践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

5、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毛泽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指导作用:指导实践活动2.制约作用:制约实践的范围和效率,主体,客体,认识,实践,新的实践,指导,制约,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一)从实践到认识,(一)感性认识及其形式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6、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认识,大学生军营一日,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表象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映象。3.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知觉对客观事物外部现 象和外部联系的整体反映,表象主体对过去感觉与 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各种感觉的综合,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感性认识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知觉是对事物

7、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二)理性认识及其形式,1.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2)判断是对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3)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3.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二)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

8、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鱼,鸟,推理,判断,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鸭子是鸟类动物,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水果,鸟,鱼,理性认识的特点,人,抽象性,人,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1)感性认识反映现象 (2)理性认识反映本质2.感性认识

9、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1)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 、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反映本质,1,2,1,2,1.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2.羽毛,1.各种颜色的鱼,2.各种嘴形的鸟,这花是红的,感 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那树是绿的,概念,语言,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丰富的感性材料(2)精细的思维加工(3)较高的主体修养,深山考察,二)从认识到实践,(一)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理性

10、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目的。,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十月革命,毛泽东,开国大典,1.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一定的物质条件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月革命,秋收起义,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光的本性之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上升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

11、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 1.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1)真理没有阶级性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

12、真理,真理的内容及其标准是客观的,(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人类的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2.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1)从广度看,真理只是部分地反映客观世界.(2)从深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某种程度,是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夸克,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日心说,正确反映,能够正确反映,部分反映,近似反映,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13、3.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无限转化的过程 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绝对性,相对性,确定性、无条件性,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绝对主义,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相对真理相对主义,真理,确定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一)谬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

1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1.区别: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2.联系:(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坚持真理,修正谬误,认识,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统一,互相转化,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1.“权威”标准; 2.众人标准; 3.“实用”标准; 4.实践标准。,孔子,亚里斯多德,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权威标准,众人标准,实用标准,胡适,实践标准,马克思,(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真理的本性决定的2.

15、这是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普遍性:相同条件必然产生相同结果(2)直接现实性:直接把理论变为现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3.逻辑证明可以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我的矛无坚不摧!,!?,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我的盾没有利器能

16、穿过它!,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能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外星人,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维生素,梨是水果,梨含有维生素,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是标志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效用关系的范畴。客观世界与人的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 (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方面,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方面. (2)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3)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差别和对立,深刻体现了人类生活本身的矛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