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060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 张小玲,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Book Cover Design,课前了解-书籍的形态,现代书籍形态平装、精装和多媒体光盘。 (1)平装:封面:包括封面、封底和书脊。书页:包括扉页以及印有正文图表的所有版面,每幅版面上的文、图部分叫做版心,版心的上边空白部分称天头,下边空白处叫地脚,靠近装订处的空白边为内白边,又称订口,相对应的空白处叫外白边(又称书口)。书眉:是指天头的介有装饰纹样的线或文字。书背:是指粘连书心与封面书脊的地方。 (2)精装: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流传较广、使用价值教大的经典学术专著、工具书和画册等,往往用精装的形式。 (3)多媒体光盘:是利用电子数码技术,集文字、图象、音乐

2、、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可以满足人们读书大容量、快节奏、多参与的需求。,课前了解-书籍的构成1,封套外包装,保护书册的作用。 护封装饰与保护封面。 封面书的面子,分封面和封底。 书脊封面和封底当中书的脊柱。 环衬连接封面与书心的衬页。 空白页签名页装饰页 资料页与书籍有关的图形资料,文字资料。,扉页书名页正文从此开始。 前言包括序、编者的话、出版说明。 后语跋、编后记。 目录具有索引功能,大多安排在前言之后正文之前的篇、章、节的标题和页码等文字。 版权页包括书名、出版单位、编著者、开本、印刷数量、价格等有关版权的页面。 书心包括环衬、扉页、内页、插图页、目录页、版权页等。,课前了解-

3、书籍的构成2,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借助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书籍装帧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形成巍然壮观的书籍设计艺术。,一、书籍装帧的概念,1、书籍装帧书籍的装潢设计,其具体含义是指从书稿起始,经过策划、设计、制版印刷到装订成书的全过程。2、设计流程:,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的总和。它是书籍设计者以情感与想象来创作与表达,把握、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功能主要是记述史

4、实和保存知识,书籍装帧设计的工作仅限于美化、保护书籍。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帧设计始于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形成了一个造就全球性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书籍既是思想意识的结晶,又具有商品流通的一般功能性。设计师除要考虑书籍的开本、材料、形式、字型、印刷形式等一系列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图书畅销。,一、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我国书籍装帧的历史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书籍的设计与制作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书籍产生的前提必须有文字,文字是书籍产生的基本条件。远古时期,人类除语言传递信息外,还用结绳来记载事情,即把绳子打成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结,代表不同的事情和含义,用以传播知识,交流思

5、想。结绳可以传到几里以外的部落,也可以传给后代。 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外,人们还在陶罐纹饰上涂有规则的符号,也是最早的记事方法。,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上的钟鼎文,都是最初的书籍形式(见图11)。但它主要是记载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况,而不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著作,因此还不能称其为书籍。最早具有书籍属性的,应该是从中国的简策和欧洲的古抄本开始。,图1-1 甲骨文,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考点:春秋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时期, 考点:书籍的基本元素-文字,(1)简 策 中国的书籍形式,是从简策开始的。简策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

6、,一直延续到后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用竹做的书,古人称作“简策”;用木做的,古人称为“版牍”。大竹竿截断劈成细竹签,在竹签上写字,这根竹签叫做“简”,把许多简编连起来叫做“策”;把树木锯成段,剖成薄板,括平,写上字就为“牍”。,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2 版牍(du),新竹容易腐朽或受到虫害,必须先在火上烘干,去掉水分。简的长度,一般有三尺、尺半、和一尺三种。 编简成册的方法是用绳将简依次编连,上下各一道,再用绳子的一端,将简扎成一束,就成为一册书(见图13)。汉代时的简,书写已经十分规范,先有两根空白的简,目的是保护里面的简,相当于现在的护页,然后是篇名、作者、正文。一部书

7、若有许多策,常用布或帛包起,或用口袋装盛,叫做“囊”,相当于现在的书盒。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3 竹书、汉简,(2)卷轴装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见图14)。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泛使用。,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4 卷轴装,而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依附的材料,渐为

8、纸张所代替。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卷轴装的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3)折装和旋风装 经折装和旋风装产生于唐后期(公元9世纪),是从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卷轴装的书,如果要查阅中间某一段,必须从头打开,舒

9、卷、查阅都十分不便。这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需要根据版的尺寸来确定页面的大小。于是,原来卷轴装中的长卷纸就被反复折叠,首尾粘在厚纸板上,有时再裱上织物或色纸,作为封面,这种形式就叫做经折装(。,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5 经折装,旋风装实际上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它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面,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页。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得名。,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6 旋风装,(4) 蝴蝶装和线装 印刷术的发明,给书籍形式带来很大的变化,书籍从卷轴形式转变到册页形式。册页是现代书籍的主要形式。

10、蝴蝶装就是册页的最初形式。它不像旋风装每页相连,而是一个版就是一页,书页反折,使版心朝里,单口向外,并将折口一起粘在一张包背的硬纸上,有时用丝织品作为封面面料,很像现代的精装书籍。由于翻动时像蝴蝶展翅,因此得名。此种装帧方法避免了经折装和旋风装书页折痕处容易断裂的现象,得到较大推广。蝴蝶装的书籍在书架上陈列时,书口朝下,书根向外,与现代书籍陈列方式不同。蝴蝶装起始于五代(公元10世纪),盛行于宋代,至元代(公元13世纪)逐渐衰落。,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线装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盛行于清代。它不用整纸裹书,而是将前后分开为封面和封地,不包书脊,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

11、册(见图18)。一般用四眼订法,也有用六针眼和八针眼的,讲究的还在上下角用丝织品包角。线装书的结构为: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与现代书籍次序大致相同。由于蝴蝶装和线装的封面都是软面的,只能平放,不能直立,插架和携带都不方便,所以有的书由在外面加函套来装盛书籍,材料用硬纸板或木材,有纸盒、夹板、木盒等形式。,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图1-8 线装书,二、现代书籍设计 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发起以英国设计家威廉莫里斯为代表人物。莫里斯十分注重书籍设计,他主张从植物纹样和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书籍设计十分优雅,简洁美观。且讲究工艺技巧,制作严谨。莫里斯的努力唤醒

12、了各国提高书籍艺术质量的责任感,刺激了其他国家在类似途径上的探索。在英国、德国和美国产生了一批私人的小印刷所,其目的主要是为一些书籍爱好者生产精美的书籍。他们致力于美观的字体、讲究的版面设计、良好的纸张和油墨,以及漂亮的印刷和装订。各国的艺术流派也为现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最大的是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印象派、超现实主义、光效应艺术、照相现实主义等。各艺术流派在书籍的版式、插图及护封设计上都注入了新的内容,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形成现代书籍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考点: 威廉莫里斯-西方“现代书籍之父”,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在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束缚,书籍的

13、生产和艺术表现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公元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采用欧洲的印刷技术,但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初,现代的机械化印刷术才取代了1000多年来的手工业印刷术的地位。 由于现代印刷术的影响,书籍的形式和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书籍的纸张逐渐采用新闻纸、牛皮纸、铜版纸等,原来的单面印刷业变为双面印刷,文字也开始出现横排。这样,更有利于书籍生产和阅读。,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学生刊物封面,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文化上出现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书籍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倡导者。他亲自进行书籍设计,介绍国外的书籍艺术,提倡新兴木刻运动,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

14、实的基础。除封面外,鲁迅先生还对版面、插图、字体、纸张和装订有严格的要求。鲁迅先生不但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精深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因此,他设计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相结合的特点。,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音乐类书籍封面,随后,许多画家也参与了书籍的设计和插图创作,如陶元庆、丰子恺、陈子佛、司徒桥、张光宇等,他们的研究与探索都为我国的书籍装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书籍设计相比,我国的书籍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设计观念滞后和技术手段落后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化的浪潮促使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书籍设计作品,其中不乏平庸、媚俗之作,但正

15、是在这种书籍设计已达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使一部分设计师重新审视书籍设计的任务问题。,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幼稚园读物封面,9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书籍设计家们一方面虚心学习先辈们的经验,一方面大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书籍设计理念。这其中以吕敬人先生最为突出,他提出书籍设计的形态学概念,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他的设计作品温文儒雅,有着浓厚的传统风味,同时又体现着简约的现代风格,广受国内外的欢迎。,家 吕敬人,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三、对书籍设计的认识 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活动,它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用相应的文字与符号把作者的思想记录下来,印刷在纸上;其二是将其传达给他人。书籍装

16、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必需的材料与工艺的总和。 从书籍装帧的历史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装帧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书籍,其对书籍的美化是受限制与当时的伦理思想和审美标准。孙庆增在藏书纪要中对古代书籍设计作过这样的描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古时有宋本,蝴蝶本,册本,各种订式。书面用古色纸,细绢包角。,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中国传统书籍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其审美有着统一的标准,即注重整体效果,以雅为上。真题考点;p2-雅致,第一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这种设计思想对现代书籍设计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现代社会的技术条件大大提高,许多新兴的技术为书籍设计的发展带来契机。另一方面,古代分工较为模糊,设计者除了在设计封面、内页的同时,还能对工艺进行指导和把握。因而,尽管设计较为单调,但整体效果好。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不同的领域差别极大,设计师与作者、出版商、印刷厂之间配合不默契的现象时有发生,曾有一段时间,书籍设计仅仅停留在封面设计的层面上。 因此,面对这种设计混乱的现象,现代书籍设计师提出了“书籍形态学”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