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056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1. 有性生殖过程:2. 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二、无性生殖1.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三、无性生殖的应用1. 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 的方法。2. 嫁接:接上去的枝或芽叫接穗,保留根系被接的部分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

2、、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 来繁育优良品种。3、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 家蚕是通过雌雄交尾后雌虫产受精卵而生殖的,是有性生殖,属卵生。2. 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3. 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 同家蚕一样,发育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2. 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

3、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等)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雄蛙鸣叫是求偶。在繁殖过程中有雌雄蛙抱对现象,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2. 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时期,也是一种变态发育。蝌蚪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抱对。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蟾蜍( chn ch) 、大鲵( n)和蝾螈( r ng yun)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鸟卵的结构1. 识记鸟卵的结构图(教材 P18)花柱2. 卵

4、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中有细胞核。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鸟卵的卵细胞。卵白(蛋清)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受精鸟卵的胚盘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3. 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 鸟类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2.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与变异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2. 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二、生

5、物的性状1. 性状: 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2. 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的是鼠的个体大小,注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启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3. 转基因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

6、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一、基因、 DNA和染色体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2. 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主要是由 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例如:人的体细胞内有23 对染色体)。3. 在生物的体细胞 (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 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例

7、:人的体细胞中有23 对染色体,就包含有46 个 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DNA 和基因也随之减少一半。 (例如:人的体细胞有23 对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都只有23 条染色体)经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后,染色体又重新结合成对,恢复到与上代同样的数目,基因也随着恢复,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由奥地利人孟德尔首先进行研究的。2. 实验过程及现象 ( 1

8、)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 Dd两种。3. 实验现象解释(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之分。(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比如D、d)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

9、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 Dd (即只要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显性性状) 。(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二、禁止近亲结婚1.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2.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人婚配生育,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3. 遗传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能在后代中遗传的疾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血友病、多指病、智障等。4.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第

10、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 人的体细胞中的23 对染色体(男:22 对+XY;女: 22 对+XX) ,只有一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 XY ,女性为XX ) ,另外的22 对称为常染色体。2.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3. 性染色体用X或 Y来表示。(男性体细胞内染色体可表示为44+XY ,女性为44+XX )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1. 男性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即“22 条+X”或“ 22 条+Y” ,女性只形成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22 条+X” 。2. 若只研究性染色体,则得到下代性别机会图:显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 1,而关键在于男性的精子类型。第

11、五节生物的变异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2. 生物性状变异的原因有的是遗传物质的改变,有的与环境因素有关。3. 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遗传的 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1. 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人工选择育种(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

12、变)。2.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 原始大气的成分为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 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3.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4.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 亿年左右。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

13、的方法1. 研究生物进化是在地质学、遗传学、 胚胎学和分类学等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法。2.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1. 原始生命形成后, 一类逐渐形成了叶绿素,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自养的营养方式,逐渐向植物方向进化;另一类没有形成叶绿素,只能从环境中获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营异养的营养方式,逐渐向动物方向进化。2.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原始生命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苔藓植物( 2)动物:A.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14、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节肢包括甲壳类如虾、蟹,昆虫类如蝗虫、家蚕,蜘形类如蜘蛛,多足类如蜈蚣)B.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3.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二、自然选择1.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要点: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A 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生物要生存,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 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15、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C遗传和变异)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D适者生存),这就是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四个要点中,过度繁殖是前提,遗传变异是基础,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什么是传染病1. 概念: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2. 特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另外,还有有病原体,有免疫性和可以预防等特点。3. 常见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类型可分为

16、:细菌性传染病(如痢疾、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 ;寄生虫传染病(如人蛔虫)。根据致病位置又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血液传染病(如疟疾);体表传染病(如沙眼)。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2.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如环境消毒灭菌)和保护易感人群(如加强锻炼、接种疫苗)三个方面 。 (能判断实例)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