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96996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辨证特点,辨证分型治疗原则,病 因,湿热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热相搏,民当病瘅”。明确指出湿热为黄疸的病因。 疫毒说:沈氏尊生诸病源流说:“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蔓延亦烈。”又如诸病源候论急黄候指出“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病 机,慢乙肝活动期,慢乙肝相对稳定期,肝硬化,肝胆湿热疫毒蕴结,湿阻阳遏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肝脾肾阴阳气血俱虚痰瘀水互 结而鼓胀,血臌(肝癌),辨证特点,辨黄疸 辨乏力,辨胁痛辨腹胀,辨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桔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血虚发黄疸:黄色萎淡瘀血黄疸:色黄夹赤缕红斑肾虚黄疸:

2、色黄兼青,甚至黎黑为“女劳疸”瘟毒黄疸:则色败肌血丑。,辨乏力,湿热乏力身体困重,困倦乏力。 脾阳虚衰乏力四肢不温,肌萎困乏。 肝肾阴虚乏力腰酸乏力,足跟疼痛,甚则眩晕欲仆。,辨胁痛,湿热胁痛以胀痛为主,时而掣痛,动之加重。气滞胁痛以窜痛为主,痛无定时,时痛时止。郁热胁痛以闷痛为主,有灼热感。血瘀胁痛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触之坚硬。气虚胁痛以坠痛为主,托举舒适,久立加重。血虚胁痛以隐痛为主,劳累加重,卧床减轻。,辨腹胀,湿困腹胀:不分早晚,不分空腹与饭后,常呈持续性闷胀 食积腹胀:多在饭后加重,矢气恶臭,吐泻则减。 气滞腹胀:时轻时重,生气加重,嗳气或矢气则轻,叩之如鼓 脾虚腹胀多在午后或劳累

3、后加重,休息则减轻。 火衰腹胀多在下腹,遇冷加重,暖之则减轻。,辨证分型,湿热中阻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 脾肾阳虚证 正虚邪恋证,治疗原则,扶正:条理气血阴阳,肝脾肾功能。驱邪:1.清热解毒2.疏肝理气3.活血化瘀,软坚化核。 具体方法:1.辨证论治2.中草药有效成分3.单味中草药,辨证论治,湿热中阻清热利湿茵陈蒿汤肝郁脾虚疏肝健脾逍遥散+六君子汤肝肾阴虚滋肾柔肝一贯煎瘀血阻络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脾肾阳虚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或茵陈术附汤,中草药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减轻症状、抗炎和降低转氨酶 山豆根提取物:降低血清ALT,抑制HBV-DNA 猪苓多糖:促进肝细胞再生 苦参素:对H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冬虫夏草多糖,单味中草药,抗病毒:山豆根、虎杖、大黄、贯众、黄芩、蚤休等恢复肝功能:鸡骨草、垂盆草、水飞蓟、龙胆草、虎杖等利胆退黄:茵陈、黄芩、大黄、栀子、青蒿、金钱草等改善蛋白代谢:人参、黄芪、当归、灵芝、冬虫夏草等。抗肝纤维化:丹参、桃仁、防己、三七、鳖甲、莪术等。抗突变:蚤休、山慈姑、半支莲、莪术、苦参、夏枯草等调节免疫:仙灵脾、巴戟天、黄芪、白术、首乌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