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891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23个术语和16个比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 23 个术语和 16 个比喻一、23 个术语1、单钩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2、枕腕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3、悬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

2、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4、回腕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 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 ?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

3、易影响运笔的灵活。5、凤眼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 ?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6、执使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 ?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7、运笔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 ?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8、提腕书法术语。 执笔法中的一种。 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虚提手腕,多

4、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虽提而肘部著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9、肘腕法书法术语。书写时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称:肘著案而虚提腕者为提腕,悬在空中者为悬腕。元代陈绎曾称: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 ?郑杓称: ?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 前人论述肘腕之法不仅强调握笔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纸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称:?用左手称翼如之势。?翁方钢称:?今人但知作中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须从左腕出。?近人康有为认为:?右腕挺开,则锋正对准,腕悬则肩背力出。 左腕挺开贴案, 则气停匀, 右腕益虚活。?10、按提书法术语。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

5、作。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清代蒋和称 ?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提者将笔提起,减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蒋衡谓: ?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 ?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 始能免堕、 飘二病。? 参见?行笔。 ?11、运腕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有正确的运腕法。北宋黄庭坚称谓 ?腕随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

6、右调正笔锋,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写出的笔道,才坚劲圆浑,富有质感。12、啄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永字八法 ?称短撇为?啄? 。啄笔的书写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 笔法诀 谓:?啄须卧笔疾罨。?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载:?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 如鸟喙之啄物。 ?清代包世臣亦称: 啄 ?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13、磔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永字八法 ?称捺笔为?磔? 。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笔亳尽力铺散而急发。又,斜捺叫磔,卧捺称波。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贵三折而遗亳。?写时虚势向左逆锋落笔,着纸折锋

7、翻笔,有控制地尽力铺亳下行,等到长度合适时捺出。14、戈法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笔法。相传?(唐)太宗工隶(楷书) ,以虞)世南为师,常患难于戈法,一日书戬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笔填之,以示魏徵,徵称:仰观目圣作,惟戬字戈法颇逼真,上深叹魏为藻识。?戈画较长,写时如不从容行笔,必然头尾重,中间轻薄。汉隶戈法*落笔顾右,楷从隶出,以免僵直。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15、中锋书法术语。 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用中锋写出的钱条圆浑而有质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宋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

8、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16、聚墨痕书法术语。中锋运笔,因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行迸,笔画的中央线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浓重的墨线痕迹,故名。南宋除陈 槱负暄野录称: ?常见(李阳冰)真迹,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锋常在画中。?明代董其昌画禅宝随笔 评苏轼赤壁赋 墨迹称: ?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17、侧锋书法术语。 起笔的一种技法。 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清代朱和羹 临池心解 称?正锋取劲,侧笔

9、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 ?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晋人多用之。18、折锋书法术语。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指笔势折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 其一家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 ?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19、裹锋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起笔呈反方向运行

10、,?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 ?裹锋?。如曹全碑 、 石门铭等多用之。20、逆锋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 ?逆锋?。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 ?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21、蹲锋书法术语。蹲,有停留的意思。与?蹲?本为一字。在书法中,蹲锋、蹲锋却为两法。大致蹲锋指笔缓行中的蹲势,蹲锋则是欲趯先蹲,退而复进。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称:?蹲锋,缓亳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蹲锋,驻笔下衄是也,

11、夫有趯者,必先蹲之。 ?22、金错刀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谈荟载: ?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宣和书谱谓 ?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 另为一格法。 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字体名。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23、筋书书法术语。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力丰筋者圣。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二、 16 个比喻1. “ 鹰望鹏逝”李斯不仅是小篆的“

12、 鼻祖 ” ,也是用“ 比喻 ” 阐述笔法的第一人。 “ 鹰望鹏逝” 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 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 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 目标 ” 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 精神准备” ,看准 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 迅速下笔, 方可捕捉到“ 目标 ” 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 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 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 法,也被称作“ 摇笔 ” 。2. “

13、 游鱼得水,景山兴云”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 自在 、无 拘 无束 、舒 展活 泼 地游 动; 要像 景 山 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3. “ 犹若登阵”汉丞相 萧 何 是中国 书法史上 把 兵法 引 入 书 法 的 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 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 ” 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 机应 变, 用 笔要 善于 变通 在于 用 腕; 登 阵要 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

14、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4. “ 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 右军将军” ,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 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 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两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下达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 字 ” 的生

15、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5. “ 锥画沙 ” 、“ 印印泥 ”这是初 唐 四 大书家 之一的褚 遂 良在 论 书 中 的原话。 “ 锥画沙 ” 、“ 印印泥 ” 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 锥画沙 ” ,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 锥画沙 ” 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 印印泥 ” ,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

16、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 用笔之妙” 。若能深解其意,“ 入木三分 ” 、 “ 力透纸背” 的中锋用笔“ 诀窍 ” ,才算领悟到了。6. “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 ,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 “ 惊沙坐飞” ,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 豪情激荡。 张旭绰号“ 张颠 ” ,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 使 自 己 的 笔 势 有 了 新 奇 的 变化 , 达 到 了 期 望的 “ 振 飞 ”境界。7. “ 屋漏痕 ”“ 屋漏痕 ” ,是 “ 颜体 ” 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 素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