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458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2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格律诗八首》教学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Q 图书馆qqshu.cc QQ 图书馆qqshu.cc 一 格律诗八首作家与作品一、王湾王湾,唐朝诗人。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元年(712)进士。开元五年(717)为荥阳主簿,曾两次参加政府校理秘府群书四部录。书成,出任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二、杜牧杜牧( 803约 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德宗、宪宗朝宰相)孙。大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史沈传师、宣歙观察史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贵族的攻掠,诗文中多有指陈及讽喻时

2、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少数以纵酒狎妓为题材的诗篇则流于颓废。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房宫赋亦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存世。三、陆游陆游( 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 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同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 充实军备,要求“赋敛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之事宜核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

3、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诗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明代文学家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一些诗词也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世。四、文天祥QQ 图书馆qqshu.cc QQ 图书馆qqshu.cc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

4、文学家。 字宋瑞, 一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卢陵 (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并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赣等州。 恭帝德元年 (1275) 闻元兵东下, 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 (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得人民援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端宗景炎二年( 1277)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抵抗。次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

5、张弘范逼使文天祥写信招张世杰,他坚决拒绝,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 年 1 月 9 日)在柴市被害。后人于他被囚的兵马司狱故址建文丞相祠, 以资纪念。 他于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都作有诗歌, 题名指南录 ,可称诗史。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诵。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思考与讨论一、江南意与次北固山下二者之不同,首先是标题的不同。前者侧重客旅之中对江南春意的感受,后者则侧重客舟停泊在北固山下时的怀乡之情绪。两首诗的首联与尾联完全不同;颔联改动两个字(“失”字改成“阔”字,“数”字改成“一”字);颈联完全相同。

6、总体看, 次北固山下是由江南意修改而成。标题的不同,甚至影响到主题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的改动,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改动。其次,随着标题的改动,诗意也基本上不同。“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写的是南国的春意, 是总的概述; “从来观气象, 惟向此中偏。 ”写江南春意的观感,是最后的归纳。“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写客旅之中, 飘泊江湖的感想;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直接书写怀乡之情,诗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 ”是写江南景色, “失”字看出江南水景的浩淼,“数帆”是描写江南水上风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江南景物中寄寓着怀乡的心绪。“阔”字虽

7、然也写水景的浩淼,但是却含着此岸愈阔家乡愈远的寓意。最妙的是“数帆悬”改作“一帆悬”:“数帆悬”是观景,“一帆悬”是伤怀。观景是观赏客观景物,寓托游山玩水的心境;伤怀是感伤自身远离家乡,飘泊水国的悲伤的心境。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最后,“数帆悬”是江南水面之景,“一帆悬”则有身世飘零的情绪。所谓“一帆悬”,是排除了水中的“数帆”,只写作者客居的孤帆。孤帆悬于天地之间,有飘泊零落之感,是极妙的一笔。与此事相映成趣的是唐代诗人齐己与郑谷的故事。齐己作早梅诗,有“前QQ 图书馆qqshu.cc QQ 图书馆qqshu.cc 村深雪里,梅花数枝开”一句,请教郑谷,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

8、佩服之极,将“梅花数枝开”,改作“梅花一枝开”(见唐才子传),成为一则文坛的佳话。梅花本来开在百花之先,足以表达早春的“早”字。而梅花中最先开的只有此“一”枝,是“早”中的“最早”者,妙极。 王湾将“数帆悬”改作“一帆悬”则更妙。“数枝开”改成“一枝开”, 只是“早”的程度上的不同;“数帆悬”改作“一帆悬”,却从观景变作伤怀,这就不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是本质上的不同了。可见,王湾的改动比齐己更为巧妙。二、这两种解释似乎都能说通,也都自然流转。就是说,似乎不能武断地说其中哪一种解释是错误的。但是,如果确切地说,还应该说第二种解释是更为恰当的。为什么?1.读诗,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任何诗,任何景物背后

9、都有一个诗人,或称抒情主人公。任何景物都是诗人所用以寓托其意的媒介,所以才叫意境。 此诗的抒情主人公,当然就是诗人自己。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释成“花溅泪”虽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溅泪”的是花,那么,“感时”的也是“花”吗?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同样,“惊心”的勉强可以说是鸟, 但“恨别”的就不适合说是“鸟”了。其实, 此句中的“花”与“鸟”不是指事物, 而是指原因; 不是作“主语”,而是(名词) 作状语。 即,不是“花”感时而溅泪,“鸟”恨别而惊心,而是“我”因为“感时”而“观花”都要流泪,因为“恨别”而“闻鸟”也要惊心。3.如果说“花溅泪”与“鸟惊心”是拟人写法,虽然也未必

10、就不可以,但是在情理上还是难以说通: “花”既不能“感时”,也不能“溅泪”; “鸟”既不能“恨别”,也不能“惊心”。所谓“拟人”,也要求合乎情理。所以,这种说法,严格说来,还是不可取。三、这是一个感悟题。所谓感悟题,是指对诗中语言逐句细品,深层次感悟。要感悟语言深层次的东西,不是表面的字义。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品味,对于读诗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在指导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自古以来,诗无定解,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感悟,所以,感悟不必要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一点, 对教师而言未必习惯,但这正是语文观念的一种更新。有关资料一、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与赏析QQ 图书馆qqshu.cc QQ 图书馆qqshu.cc

11、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进而即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北固山,在今江苏丹徒县以北,直入镇江境内,横插江中。它三面临江,山青水阔,风光旖旎。诗人虽是北方人,但是,他一生中却“尝往来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到江南旅行时,看到江南好风景而触景怀乡的作品。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以“青山”对“绿水”,倘在别处, 未免近于俚俗,而这里在“青山”、“绿水”后面加了“外”“前”二字,倒显得工丽脱俗。可见诗人的旅程兼备水陆。这两句是行舟停泊在北固山下特有的景色。旅客往来的驿路,从青山中绕出,又远远地伸向青山之外;水上的飞舟, 好像开到绿水的前边去了。于是暂停旅行之意油然而生。这二句诗恰好扣合诗题中的“次”字,

12、这就叫做开篇点题。诗中也透露些微焦灼的心情。好像是说, 水上陆地的人儿都有归程,而独我滞留在这山下,漫漫归途,可望何日启程呢?漂泊江南而神游故里之情,淡淡流露,又不留痕迹。颔联和颈联四句,集中描写江上的景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幅优美的风景图画。“两岸”和“一帆”相对,表现出水、陆形象的变化。因为“潮平”(静、落)才显出两岸宽阔,“风正”(稳、顺)更加使帆悬挂得体。这两句写出了人们的眼中景、心里话,手法干净利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含蕴丰富而构思巧妙,也是吸引人的警句。殷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胡应麟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海日生残夜”,是写江面开阔而平展,所

13、以,一眼就望到地平线。于是在残夜尚未消尽时,红日即已从海上涌出;好像残夜带来了红日,而不是红日把早晨带来似的。“江春入旧年”,是说江边景物已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好像春的根芽, 早在旧年的岁暮就埋种下来。“生”“入”两字,生动写出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变化,也隐藏着生命衰替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虽是写景,含意却高于景物;即景生情,便引出尾联二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面对红日春光,不禁对自己的羁旅生涯大兴感喟。旧日消失,旧年溜走,北往的鸿雁成阵长鸣,掠空而过, 而自己却仍然远役江南,不知何日返回故里?忽然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只好叫大雁捎封信儿给洛阳老家的亲人了。这两句紧承颈联,遥应首联,写出诗

14、人在早春中、客路上所泛起的淡淡乡愁和人生感慨。这首五律对仗工整,音节响亮,具有盛唐诗歌的气象,一直为后人所激赏。(吴肃森毛 筠)二、对春望的理解与赏析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QQ 图书馆qqshu.cc QQ 图书馆qqshu.cc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15、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 出人意表; “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

16、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 鸟亦惊心。两说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之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