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96448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管理,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国外医院感染情况,据全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统计,与医院有关的病菌感染,已成为美国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死因。每年因医院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车祸、火灾和溺水死者的总和。“疾控中心”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认为,只要严格遵守及时洗手这一操作规范,每年就可避免两万个死亡病例。,消毒隔离知识,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消毒、灭

2、菌和标准预防技术,提高质量,是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质量管理的需要,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需要,新概念,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病人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黏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措施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带手套 衣服或面部可能被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

3、器具正确处理,基本特点是:,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基本特点,2 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几个术语,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消毒、灭菌技术基本要求,1、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高度危险物品:手机、牙钻、手术刀及其他手术器械,活检钳、膀胱镜等。 中度危险物品:口腔科托盘、口镜、

4、探针、呼吸机管道、体温表、压舌板等 低度危险物品:生活卫生用品如:床面、听诊器等,消毒、灭菌技术基本要求,2、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器 械,并按照卫生许可证批准使用的范围 和方法应用。 根据物品污染后危害程度选择: a、对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b、对中度危险物品:注意区别选择。内镜、口腔部分器械可选用高水平消毒方法;体温表、压舌板等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方法。 C、对低度危险物品:一般只作清洁处理即可,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和危险性选择:,a、对经血传播的病原体和受到细菌芽孢、 真菌孢子、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选用 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5、对受到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 消毒; C、对受到一般细菌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或 低水平的消毒法。 D、若存在较多有机物时,可先加酶清洗, 再加大消毒,消毒、灭菌技术基本要求,3、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双消毒:消毒-清洗-再消毒。适用于被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或物品。但应避免消毒引起的蛋白质凝固.消毒剂有一定的浓度和消毒时间.易挥发 标准预防的观念: 初洗-精洗(加酶、 超声洗涤)-灭菌。,洗手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一名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手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媒介,洗手是

6、切断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手卫生,洗手:6步洗手法 卫生手消毒:快速消毒剂洗手 外科手消毒:手术洗手刷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数应或=10cfu/cm2 外科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数应或=5cfu/cm2,洗手与手消毒要求,1、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2、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液体皂。 洗手设备:3、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4、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对洗手中存在问题改进不足:,洗手水龙头太少 很多使用接触式水龙头 使用固体肥皂 很少配备抗菌皂液 没有一次性擦手

7、纸,洗手的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手消毒的指征),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手消毒方法:1、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用消毒剂浸泡双手。外科刷手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刷手或泡手时间必须符合要求。,内镜医院感染管理 依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

8、作规范2004版 卫生部最新上传到网上的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试行) 安徽省卫生厅文件:关于全省医疗机构内镜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中消毒内镜、灭菌内镜验收标准 (卫医秘【2011】94号 ),安徽省卫生厅 卫医秘【2004】313号,通知要求: 1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2 、把握关键环节: (1)确立标准预防观念。 (2)内镜诊疗与清洗消毒工作必须分室进行 (3)水洗、酶洗等清洗消毒流程规范。 (4)内镜数量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5)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3、内镜验收合格证,全员持证上岗。,1.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传播 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旋杆菌、肝炎病毒(HBV、HCV)、HI

9、V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内镜清洗消毒不严的国家和地区,理论上讲各种病原微生物均有可能通过内镜诊疗操作进行传播。2.感染途径: A 患者间交叉感染:B 医患间交叉感染,一、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医院感染,影响内镜洗消的主要原因,1.预约的患者多,镜子少 2.内镜的消毒设备不盈利,医院不愿投入 3医院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意识比较淡漠,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时间不够,内镜孔道处理不当、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等,内镜验收检查评分标准,一、建筑布局(10分) 二、规章制度(10分) 三、人员资质(10分) 四、基本设备(15分) 五、技术流程(35分) 六、质量监控(20分) 本标准合计总分100

10、分,90分为合格。,一、建筑布局(10分),灭菌内镜: 1、诊疗区域应达到手术室标准(5分)。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3分)。 3、分别设有工作人员和患者出入通道,物流洁污分开,流向合理。(2分) 消毒内镜: 1、布局流程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与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应通风良好。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每个诊疗单位的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米。,二、规章制度(10分),1、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如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如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等)(5分)。 2、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并上墙

11、 集中供应在供应室查看 )(5分) 无制度扣5分,缺一项制度扣2分,制度无针对性或更新不及时扣1分。,三、人员资质(10分),1、所有从事内镜诊疗、清洗消毒人员应持安徽省医院内镜清洗消毒与管理培训证书(6分)。 查阅原始的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本,核对相关人员名单与培训证原件或复印件。发现一人无证扣1分,扣完为止。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诊疗相关人员应熟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现场提问2人内镜消毒管理相关知识,,基本要求,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

12、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四、基本设备(15分),1、内镜及附件数量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5分)内镜及附件数量不能满足接诊病人需求扣5分。 2、(8分),必备设备,3、防护用品: 防渗透围裙、 面罩或口罩、 帽子、 手套等(2分)。,必备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的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灭菌类内镜,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 宫腔镜等凡是进

13、入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达到灭菌水平,五、技术流程(35分) 现场查看操作或演示,清洗流程,注意:刷洗所有管道,在内镜处理的各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消毒灭菌前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血迹.黏液等残留物质.否则一旦血液及有机物干固,不但清洗困难,还易腐蚀和损坏器械,清洗不彻底,将形成结晶,清洗不彻底所造成对器械的危害,短期看不出 ;然而长期的积累才更可怕,清洗不彻底将形成内镜细菌生物膜生物膜是造成管腔类有关感染的重要因素,注意,内镜清洗步骤:初洗-酶洗-洗涤-超声-漂洗-干燥最关键的是冲.刷.超洗涤去除管道内和器械表面的多酶洗液 漂洗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多酶液洗后的器械清洗干净.并用水枪将管腔和关节内冲洗,六、质量控制(20分),其他 注意事项,清洗池进行清洗消毒 (500mg/L) 正确使用戊二醛:2%.PH3-4.0.A活化剂和B缓蚀剂,连续使用不超过10天按说明书,用前监测浓度及有无污染,每月1次生物学检测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多酶洗液现用现配,1:200的.一洗一换 超声时间不宜过长,镜头禁止超声,安全的内镜诊疗,医护 安全,患者 安全,内镜 安全,环境 安全,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