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443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 2 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 【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 ,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自读课文中 1、2 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 (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

2、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 、 “侧” 、 “远” 、 “近” 、 “高” 、 “低”) 。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 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

3、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 , 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练习背诵,同

4、桌之间互背。四、默写全诗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 (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 想象意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 ?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 ?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 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 怀疑无

5、路可走; 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老师

6、在指导我们作文时, 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六、布置作业1 、抄第 5 课生字组三词2 、 黄冈第 5 课3 、背诵第 5 课【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游山西村庐山,山重水复疑无路,不识庐山真面目,柳暗花明又一村。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后小记】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 题西林壁 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 题西林壁

7、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后面两句诗,当我问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揭示的道理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6 爬山虎的脚【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 2-3 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

8、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 !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 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 、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9、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 ?为什么 ?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台 ( 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 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4、同桌介绍。5、

10、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触一巴 +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7、指导朗读。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质疑: “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为什么 ?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五、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

11、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三、汇报交流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 那么, ”句式的好处。2、指导朗读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 (一阵风拂过 ,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

12、子”的情景。5、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b能抓住特点观察。c作者很有酎 Jb 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六、布置作业1 、抄第 6 课生字组三词2 、 黄冈第 6 课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4、完成课外练笔【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 , 像

13、, (细丝)抓住特点虎颜色:嫩红(嫩绿)观察细致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后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 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 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 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 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 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

14、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 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 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7 蟋蟀的住宅【学习目标】1、认识“蔽、搜”等 7 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数】 2 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 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 特点等图片

15、文字资料。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 ,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3、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1、生自由试读课文。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

16、句子。2、反馈交流讨论。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 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4、交流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