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433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湖北省2016届高三10月调考语文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6孝感高中 2016届高三 10 月调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 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

2、经 中的基本义项, 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 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

3、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

4、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 “无功”的“神人” 、 “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

5、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2 / 16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3 分)A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

7、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 ”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8、!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 “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老人前曰: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3 / 16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9、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子佣出独 /与妪居渡口 /一日 /有书生避雨檐下/

10、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 /与语久 / B 子佣出 /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 /书与语久 / C子佣出 /独与妪居渡口/一日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 /与语久D子佣出 /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 /坐知从郡城 /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 /与语久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

11、豪门贵族的身份。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芋老人与老伴度日,儿子不在身边。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能急人之困,文中帮助了一位书生。B芋老人帮助的那个书生后来官至相国,恩惠老人,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C芋老人用村南贫困夫妻、同学甲乙的故事来影射一些人地位身份变了,内心也就变异了,忘了本。D芋老人乡野粗鄙之人,竟能通明大道理。所以宰相优厚的赏赐了他,并派人

12、送他回家,老人名声显扬。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1)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5 分)译文: _ (2)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5 分)译文: _ 4 / 16(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 题有叹杜 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 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8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

13、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 分)9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 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2)屈原在离骚 中以“鸷鸟” 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 ”( 3)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 _。 ”5 / 16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个大题内的小

14、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戴眼镜的女孩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雪天的纽约。 59 号公寓。我从窗口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对面楼里舞蹈学校上课的情景。在大块的玻璃窗子后面,我的女儿正在给学生们示范爵士舞动作。这群孩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每次开始上课前,她都会摘下眼镜,搁在椅子上,跟我当年一模一样。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

15、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又做什么美梦呢,卡特琳?”爸爸问我。“戴上眼镜吧。 ”我于是戴上眼镜,整个世界又回复到原来的坚硬、精确,正如它原本的样子,一点不曾被歪曲的样子。梦境烟消云散了。我在纽约的一个芭蕾舞团当过几年的演员,之后,就同妈妈一起开办了舞蹈班。妈妈退休后,我独自经营了一段日子,直到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工作。其实爸爸也该退休了,只是他还没想好。这也怪不得他,我至今仍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做哪一行的,所以退休的事也就无从提起。现在他和妈妈一起住在格林威治的一间小公寓里。基本上,我们一家子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这样的人纽约多的是。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在巴黎的第十区度过的。我们当时住在一个类似仓库的房子的楼上。每天晚上7 点爸爸会把一楼仓库的铁门放下。就像一个乡下火车站的库房一样,那里堆满了箱子和盒子。每天都有人来寄放和寄发行李。除此之外,仓库里还有一个秤台很大的磅秤。有那么几次,当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不在店里的时候,爸爸会一动不动地站在秤台中央,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表盘。还有几次,爸爸会突然对我说:“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