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229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6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整理]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古代部分第 1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 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 : 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对象 : 功臣 , 王族 , 先代贵族。权力 :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作用 : 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 , 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2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2、矛盾。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实质 :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秩序。最大特点 : 嫡长子继承制影响 :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 最基本的特点 )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皇帝制度: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 皇帝独尊 , 皇权至上 , 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丞相 : 皇帝的助手 , 百官之长 ,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分左右两名。御史大夫 : 是丞相的助手 , 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太尉 :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

4、行郡县制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作用 :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

5、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 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 , 在尚书省下设六部。评价 :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最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

6、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元朝的行省制: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 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 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官

7、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 ) 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军机处: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8、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消极影响 :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第 2 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3 春秋战国时期: 牛耕技术开始运用, 铁制工具出现. 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

9、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 牛耕技术推广 , 二牛抬杠。东汉 : 使用一牛挽犁。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

10、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原始社会 : 纺织业开始萌芽, 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 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 :远销

11、海外 ,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唐朝 : 中期以后 , 私营作坊兴起。宋元 : 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 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新石器时代: 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夏商周 : 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 :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汉 :开始使用煤做燃料, 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东汉时期 : 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原始社会 : 彩陶出现。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 : 釉陶制

12、品的精品唐三彩,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元 : 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明清 :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4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三、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秦 :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进行严格管理。汉 :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十分严格。六朝时 : 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设草市尉。唐朝时 : 草市形成了相对

13、集中的商业中心, 夜市也非常繁荣。宋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 : 商业经济繁荣, 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 商业城市 : 春秋战国时期: 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隋唐 : 长安、洛阳、广陵( 扬州 ) 、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宋 :开封和益州。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 著名商帮 : 晋商和徽商。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

14、,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四、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 ) 重农抑商 : 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基本含义 : 强调发展农耕 ,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影响 : 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 海禁政策:基本含义 : 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影响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

15、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 3 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 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 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5 ( ) 主要流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 ) 意义: “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

16、化体系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主要思想主张: 教育思想: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 , “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 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为政以德” , “节用而爱人” ,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 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