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136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语文命题:洪培欣审题:金中(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古诗文阅读(28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靡有朝矣。 ( 诗经氓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尊贤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

2、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 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 简主曰: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

3、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 孔子曰: “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欲霸王者托于贤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D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

4、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 其孰能讥之乎 ?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 贱不肖而不能去 “ 而导致灭亡。5翻

5、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3 分)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7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溪桥晚兴郑 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1 郑协:南宋遗民。2芊芊:草木茂盛。6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具体分析。(3 分)7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 分)二、文学名著题: ( 三国演义专题)15 分8、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 三国演义中“煮

6、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问他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列举的很多人名字均被曹操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刘备依附曹操,闻言惊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幸得雷声大作,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B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C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 “赚城斩车胄”等。D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

7、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9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 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B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

8、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D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 “智绝”是诸葛亮, “义绝”是关羽。E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10简述题(二选一,每题100 字左右): ( 5分)(1)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三声大喝吓死曹方的夏侯杰,并使曹军仓皇逃窜,刘备却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有人说这正集中体现了张飞的特点。你同意

9、吗,请结合情节内容简要说明。(2)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这一段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一次精彩用计,请简述之。三、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1 13 题。 ( 12 分)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朱竞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 ?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

10、一致 ?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 ?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 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

11、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 ?中间道路 ?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 ?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 ?失语?的症状。出现了 ?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 ?样板语言 ?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

12、汉语传统的断裂在历史与现实、 ?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汉语危机还来自 ?全民学英语 ?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 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

13、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 ?全民学英语 ?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 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

14、兴和自豪。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 ?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 100 多的国家的23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 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纵然?汉语热 ?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 ?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选自汉语的危机 ,有改动)1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5 分) () ()A. 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B. 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 万。C

15、. 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D. 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E. 学生作文使用网络语言,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1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 分)13结合全文,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 题。 (15 分) 马语莫 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

16、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马,原来是你啊! ?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