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136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伴医疗机构防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一、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对无出血表现的病人实施标准预防;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二

2、、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接触过病人血液、 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 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三、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一)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 消毒。(二)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若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置。四、

3、消毒处理病人就诊、 住院或转运期间,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 (2002 年版) 要求,做好病房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对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诊疗用品、生活用具等进行随时消毒。 病人康复、离院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收治病人的房间应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增加病房物表日常消毒次数,可选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当物表被血液、体液、 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时,立即用含有效氯 2000-4000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20 分钟后清理。(二)诊疗用品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诊疗用品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

4、时,按照上述物表所用消毒剂浓度采取擦拭或浸泡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重复使用的侵入性诊疗用品严密包装后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 规定处理。(三)血液等污染物的清理与消毒病人排出的血液、体液、 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用专用容器盛放,按 1:4 比例加含有效氯10000-20000mg/L 的消毒液并放置 2 小时,按医疗机构的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四)医疗废弃物处理病人的生活垃圾、 价值低的污染物以及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处理。五、尸体处理(一)以含有效氯2000-3

5、000mg/L 的消毒剂或 0.5%过氧乙酸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处堵塞,使用浸有上述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二)尸体衣物以含有效氯500-1000mg/L 的消毒剂喷洒后装袋送焚烧。搬运尸体的担架、 推车等用具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一般可采用擦拭、喷雾、薰蒸等消毒方法。(三)每取放一具尸体后都应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 的消毒剂对停尸台进行随时消毒。(四)存放未经消毒处理病人尸体的冷藏箱,待尸体取出后,对冷藏箱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消毒剂(可按3:7 比例添加酒精以防止消毒剂被冷冻)进行终末消毒。(五)尸体运送及处理人员工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穿胶鞋及隔离衣; 搬运尸体或进行各项消毒操作后,要及时用过氧乙酸或含溴、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