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125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选修)《骑桶者》导学案(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语文 YW201202000骑桶者导学案编写人:何雪蛟审核人:雷华锋编写时间: 20121227 班级: _组别: _组名: _姓名: _ 【学习目标 】 1、了解卡夫卡、现代主义和表现主义文学; 2、理解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3、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掌握相关字词。 【学习重难点 】1、领会小说的内涵; 2、“ 虚构 ”“事实 ”“真实 ”“想像 ”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 】1、追问法,讨论法。 2、作家对待虚构有三种态度:(1)煞有介事,写得像实有其事,尽管内容 是荒诞不经的以博尔赫斯为代表;(2)愿意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 构,是自己脑子里的产物以塞万提斯为代表;(3)

2、既不说自己的小说是 真实的, 也不说自己的小说是虚构的,完全是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态度以 卡夫卡为代表。 3、虚构的意义: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虚构意义的本 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4、虚构的特质:想象 - 夸张 - 怪诞 - 荒谬。 5、虚构与真实的境界: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知识链接 】 1、走进作者: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 没有家庭 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边 缘人?。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 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

3、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 波希米亚人, 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 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 心全意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 力献给家庭;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 弗兰茨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 岁入布拉格 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 年迁居柏林, 1924 年 6 月 3 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 年( 21 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 进行写

4、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 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 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 审判 美国 和变形记判决 地洞 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 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 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 孤独, 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2 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 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 直觉的手法, 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

5、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成为 席卷欧洲的 “ 现代人的困惑” 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 卡 夫卡热 ” 。 2、作品回眸: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 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 非人 ” 的“ 异化 ” 现象。 城堡 写土地丈量员K 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 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 莫明其妙被 “ 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 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 难以自

6、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2、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作为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这 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 涌现出一批中产阶 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 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 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什么自由、博爱、 人道理想的观 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 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3、表现主义文学: 是 20 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

7、学特点:(1)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 激情; (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3) 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 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卡变形记。【学习过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啻( ch) 门槛( k?n )地窖( ji o )坐骑( q) 不复再现(xi n )2、小说的背景是怎样的?请阅读课文后概括故事情节。明确:背景:故事描写了奥地利帝国战争期间最艰苦的一个冬天中的

8、真实情况:缺煤。故事情节:叙事人提着空木桶去寻找火炉用煤。路上,木桶像一匹马一样驮着他,竟把他驮到了一座房屋的第二层;他在那房屋里颠簸摇摆得像是骑着一匹骆驼,煤店老板的煤场在地下室,骑桶者却高高在上。他费尽力3 气才把信息传送给老板,老板也的确是有求必应的,但是老板娘却不理睬他的需求。骑士恳求他们给他一铲子哪怕是最劣质的煤,即使他不能马上付款。那老板娘却解下了裙子像轰苍蝇一样把这位不速之客赶了出去。那木桶很轻,驮着骑士飞走,消失在大冰山之后。3 、阅读课文,试分析小说的虚构和真实。明确:虚构的情节: 小说中?我?的飞翔, 老板娘用围裙把 ?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

9、构的。现实生活场景: ?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我?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 ?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 ?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 ?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 ?,表现了 ?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4 、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明确: ?骑着木桶飞翔 ?的形象。性格特征: 畏缩、 自卑、 惶恐

10、。 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并且随时准备飞走。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5 、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明确:表现客观的真实。不是。?我?借不到煤,是因为交流的不成功。交流的不成功是因为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飞在空中,煤店老板(娘)并没有看见?我?,所以小说没有强调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6 、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老板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原因: ?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我?的畏惧心

11、理使 ?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效果: 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了,让人置身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增强4 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出借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失败,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7 、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义是什么?明确: 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8 、 “骑着木桶飞翔” 的形象是典型的卡尔维诺所说的“用轻逸消解沉重”?明确:飞翔本是一件浪漫美好的事情,但在小说里,却让人心酸,因为它的目的是去 ?借煤?。这是典型的卡尔维诺所说的?用轻逸消解沉重?。寒冷

12、、缺煤、乞求,这都是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很轻灵的举动。用?轻?中和了?重?,让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9 、“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是指艺术上的编织与编造编织、编造已有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为什么说骑桶者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明确:小说中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这些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 但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故事的真实性,把虚构自然地嵌入现实之中,在虚构中做到生活细节、环境与心理的真实,还有语言的真实,这些都使作品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真实,

13、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可触摸到的, 与我们息息相关, 甚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我们说骑桶者 是一个真实的谎言。【学习反思 】读了这篇小说, 你有什么感想?如: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辛酸与荒诞的生活境遇; 渴望与失望的现实矛盾;迷惘与无助的心理挣扎。又如:小说写一个悲惨的事件,但叙述语调谈不上严肃,相反带点冷幽默:设想骑桶飞行,结尾被妇女的围裙扇走。这些地方,都有一种辛酸的自我解嘲式的幽默在。我的感想: 能力提升 】解读 “ 虚构 ” 对小说的重要性 如果骑桶者不这样写,而是按照写实的手法来写:拎着煤桶去借煤。我们将重构的故事与原作进行比较,来看看情节走向 、人物形象 、小说 主旨 以至于

14、创作手法 的不 同。 明确: 第一,情节走向。拎着煤桶去借煤,势必形成“我”与煤店老板、老板娘(至少是老板娘)的直接接 触甚至冲突。“我”借不到煤的原因应该是煤店老板(娘)的拒绝。5 “我”骑着煤桶去借煤,借煤失败的原因就显得不那么确定。 从老板娘与老板的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老板娘“什么也没有听见”“没有人, 街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见”。如果是这样,借煤失败就怪不得 老板娘了。因为她可能确实没有看见“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的“我”,也没有听到“我”的“喊”声。 从“我”的所见来看,老板娘“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 “我”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

15、所见及其判断是不是准确,真实,我们也不得而知。如果真实,那老板娘的冷酷自私就很明显。如果“我”的判断不实,那借不到煤的责任就 只能由“我”来负责了。骑着煤桶飞翔的方式,避免了老板娘和“我”的直面和沟通, 使情节内容产生多元解读成为可能。而且,因为“飞翔”,我们就觉得这个事件好像仅仅发生在幻觉里。作品也暗示 了“借煤”的幻想性:“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 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而紧接着,错觉果然被证实,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敲六点,我们关门吧。”这一细节 将借煤事件彻底置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让人怀疑 “我”是否实施了借

16、煤行动。因为“借 煤”这个最现实的问题被虚化了。 结论:虚构使情节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层面。第二,人物形象。 从骑桶者的描述看,主人公处在寒冷与缺煤的困境中,他有过“煤店老板对 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的经历(也不知是真是假。 从后文煤店老板的话语看,似乎煤店老板还不至于这样),选择“骑着煤桶”飞翔这种方式去借煤,纯粹是为了避 免失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怎么去法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对于寒冷的生存世界,他无力改变;对于借煤,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对于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除了说两句“你这个坏女人”外,便赌气似的“我浮升到冰山区域, 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暗示了他与这个世界的决绝。“我”贫穷,自卑,畏缩,惶恐, 怯弱。从“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出路以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