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95122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定义16q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新定义16q2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Redefining the disease locus of 16q22.1-linked 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周琦,2005年我们通过对52个临床上表现为纯小脑性症状的16q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的家系进行微卫星多态位点单倍体分析(16q上还连锁有SCA4(16q22.1-ADCA)的致病基因,但临床表现除了纯小脑性的症状外还有感觉神经病变和椎体束征)发现所有家系患者共有16q22.1基因组400kb基因组区域,即微卫星多态位点GATA01和171msm

2、之间,在这个区域中的puratrophin-1基因上存在与所有家系患者共分离的-16CT杂合突变,这表明这个突变与疾病强连锁。,研究背景,最近研究发现一家系中除了一个患者的puratrophin-1基因上没有携带-16CT突变,家系其他患者都携带有该突变。通过微卫星多态位点单倍体分析发现该患者共享puratrophin-1基因-16CT突变位点着丝粒侧的单体型(致病)表明真正的致病基因有可能不是puratrophin-1基因。,立题依据,单倍体分析确定16q2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座位的着丝粒端 单倍体分析确定16q22.1连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致

3、病基因位点端粒端,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依据临床症状和携带-16CT突变位点诊断的16q-ADCA的64个家系所有患者的单体型分析,以发现所有家系患者共有的单倍体。查找并构建GGAA05,D16S397 GGAA10和GATA01四个多态标记位点附近致病染色体特异的SNPS,通过对存在重复数变异微卫星多态位点附近的SNPs的单体型分析以发现重组事件,从而确定致病基因座位的着丝粒端。通过对临床表现为纯小脑共济失调症并排除携带SCA1,2,3,6,7,8,12,14,17,和DRPLA突变基因且未携带-16CT突变位点22个家系23名患者的单体型分析,以发现是否存在患者共享-16CT突变位点着丝粒

4、侧共有的致病单倍体,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患者患有16-ADCA(根据纯小脑共济失调症已排除SCA4),研究方法,实 验 结 果(一),研究结果发现64个家系所有患者共有微卫星多态位点GGAA05和171msm之间400kb基因组区域,并发现18个家系的患者GGAA05,D16S397,GGAA10和GATA01四个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存在重复数变异,尤其是GGAA05位点存在明显的重复数变异(差异至少为2),实 验 结 果(二),在GGAA05,D16S397,GGAA10和GATA01四个微卫星多态位点存在重复数变异的14个家系(另4个家系未分析)的患者的SNPs(上述微卫星位点附近)单体型分析发

5、现家系T46未携带SNP01,02,03,04,而其他患者携带所有一样的SNPs.,实 验 结 果(三),研究结果还显示U09家系的一例患者共享多态位点D13S3043至GATA01之间的致病单倍体,而此单倍体未包括puratrophin-1基因的-16CT突变位点。,讨论,实 验 结 果(一)发现的 14个家系的患者存在的GGAA05,D16S397,GGAA10和GATA01四个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重复数变异提示可能存在重组事件,但这14个家系被检患者后3个重复单位变异数为1的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附近的SNP都一致,从而排除了后3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附近SNP的重组事件,进而提示后3个重复单位变

6、异数为1的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缘于微卫星的Slippage mutation.,同时从实 验 结 果(一)可发现4个家系(P4,T3,T25,T46)微卫星位点单倍体分析发现在多态位点GGAA05存在明显的重复数变异,并且从实 验 结 果(二)可发现T46家系的患者未携带GGAA05 附近的SNP01,02,03,04多态位点,两个实验结果都强烈提示重组事件发生在SNP04和SNP05之间。,从试验(三)的结果并考虑到GGAA05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的稀有性和特异且频率低的SNPS,结合U09家系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16q22.1-ADCA一致,强烈提示U09家系的患者共享puratrophin-1基

7、因-16CT突变位点着丝粒侧的单体型,进一步提示致病基因的端粒侧边界是-16CT突变位点(未包括-16CT突变位点),通过对一些16q-ADCA家系进行微卫星多态位点和SNPs单倍体分析, 16q-ADCA基因座位可以从新定位在SNP04和puratrophin-1基因-16CT突变位点之间900kb基因组区域,这个基因座位与先前Ohata等定位的区域重叠但不一致。,总结,尽管我们在U09家系发现有一个不携带puratrophin-1基因-16CT突变位点的16q-ADCA的患者,但125/126=99.2%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提示puratrophin-1基因的-16CT突变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标记去筛查16q-ADCA的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