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203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教材介绍,主讲人:潘梅,二、主要板块教学功能介绍,三、编写思路和基本内容,一、编写依据与课程性质,(一)编写依据,“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生活是基础,也是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是教材的基本内容,也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范围提供了依据;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发展是目的,也是教材的引导性、规范性之所在。,(二)课程性质,二、主要板块教学功能介绍(以课为单位),以情境、案例和材料为主,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板块,也承担着导课的

2、功能。通过这个板块的教学,把握学生对该课主题的了解程度、价值判断和认知方式。,知识和价值观传授的核心部分,以说理性和启发性表述为主,体现教材的引导性和规范性。“拓展”与“互动”,扩展主课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涉及的广度、深度。既能起到增加教材信息量、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调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作用。,阅读与感悟,拓展性板块,使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或文献资料的阅读,扩展、深化和升华所学内容,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实践与评价,以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而设计的学生活动板块,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形式多样的个人或集体活动中,身体力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引导

3、学生深化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发展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三、编写思路和基本内容,七年级上册,(一)编写思路,主题:人生成长新阶段,2.提炼本册的教学主题,即“人生成长新阶段”,以此为纲组织和落实“课标“和“大纲“的规定、要求。,3.依据整套教材关于各册内在逻辑要求,即 “学生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这三个层次来安排单元结构,推进教学内容。,4.以“可教性”与“可学性”相统一,“引导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为原则来进行教材设计,注重知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引发和支撑作用,注重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入学适应,融入新集体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住“新阶段”中的“新”字。,核心问题:新的环境、新的自我两方面在“适应性”上的“顺”与“逆”。,(二)基本内容,第二单元 学会交往,家庭交往,社会交往,网络交往。,抓住交往对象和交往环境的特点来组织内容。,核心问题:怎样使青少年的交往行为从自发的行为方式转变为有规范、有自我要求的自觉行为方式。,第三单元 在学习中成长,学习的价值,学习观念、方法 和习惯,正确处理学习压力, 享受学习。,抓住学习与人生成长的关系来组织内容;强调学习对人格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避免将学习单纯地工具化、功利化。,核心问题: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从懵懂的、单一的、外在化的遵循转变为自觉的、

5、立体的、内在化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享受学习的心理认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第四单元 向上吧,时代少年,自我认同和发展,基本的法治观念。,抓住学生“自我意识”这一核心观念、“自我与法治时代”这一核心关系来组织内容。,核心问题:在学生“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如何引导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的内在平衡能力和自我认同度;如何帮助学生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在法律意义上建立切身的关联性。,七年级下册,(一)编写思路,1.该册是在“大德育”的视野中,以“生命教育”为统摄范畴,融合了心理健康、道德和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三个单元以心理健康为主,融合道德与法治,最

6、后一个单元为法治教育单元。,主题:过身心健康的生活,2.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阶段性规律,承接七年级上册的主题,提炼本册的基本主题,即“过身心健康的生活”,并以此为纲组织和落实“课标”和“大纲”的规定、要求。,3.依据整套教材关于各册内在逻辑要求,即“学生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这三个层次来安排单元结构、推进教学内容,形成了“生命自我生命生命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异性交往”“情绪管理意志培养友谊社会参与”“自我保护法律保护遵守法律远离犯罪”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和内容结构。,4.以“可教性”与“可学性”相统一,“引导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为原则来进行教材设计,注重知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之间的相

7、互引发和支撑作用,注重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本册主题围绕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情绪、意志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展开,包括对生命的认识与感受,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对自身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青春期生理、心理与交往问题,情绪调控,意志磨练,自信自立等心理品质的培育,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刑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二)基本内容,主要内容:生命与生态,自我保护,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课“大自然的奇迹”,是从生态系统的意义上揭示生命的实质,是整个生命与生态教育的基础。核心是使学生树立起稳固的“生命价值”意识和对于“生命”的“生态条件”的科学认知和价值认同。第二课“保护

8、自我”与第三课“健康地生活”分别从反向预防与正向建设两个方面揭示提升生命健康质量的方式、途径及其原则。,单元教学建议: (1)该单元内容时代性很强,应注重结合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来展开教学; (2)该单元的科学性也较强,应注重利用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的说服力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3)所涉及的具体方法、途径,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以参与式的活动来自我发现、自我澄清、自我建设。,主要内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其引发的人生问题,性别意识的发展与异性交往问题,青春意识与青春行动。第一课为总说,在知识性内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回答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打消

9、他们的困惑,增长他们正向的青春感受;第二课为重点分说,即主要探讨青春期的性别心理和性别交往问题,以引导为主;第三课为综合性提升,即从更为广阔和长远的视野上来审视青春,激发青春能量,放飞青春梦想,开放性较强。,单元教学建议: (1)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与“性”有关的话题,敏感性较强,应抓住“青春”这个关键词,从青春这个总体性的人生阶段特征带出性和性别话题。使学生既能为自己心中的疑惑找到答案,同时又能坦然面对; (2)性别平等意识和健康的两性交往,可在人格平等、友谊、幸福的意义上进行适度升华,避免过度纠结“性”的生理含义,突出生命健康教育的层次; (3)该单元教学,应明确其与生理卫生教育和一般

10、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注意品德培养的导向,但也不应将心理问题道德化;(4)对何为“青春意识”“青春行动”(即第三课),可以开放式的态度和学生参与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依据教材,但不完全囿于教材。,主要内容:情绪管理,意志品质提升,自强自立的人格。第一课和第二课分别从“情绪”和“意志”这两个青春期学生比较需要加强自我管理的主题入手,通过心理上、道德上的澄清、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情绪调控和意志品质的提升。第三课虽然没有出现“人格”的字样,但是基本上是从人格的层面上来谈的,即帮助学生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意识,这是他们日后形成独立、健康和完善人格的核心。,单元教学建议: (1)情绪状况和意志品质个体差异较大,

11、所以在教学中不可将教材内容教条化,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2)情绪与意志的内容,可操作性较强,建议多用活动的方式进行,并通过长效跟踪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3)自立自强,需以隐含的人格概念为基调来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立自强,不仅是性格、气质,更是一种人格,是做人的一项核心要素。,主要内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刑法与远离犯罪,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该单元从与学生最为切近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起,然后涉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先正面后反面,落脚到以法律的方式维护自我生命安全和健康,对本册主题做出呼应。,第一课“法律保护我们”,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

12、未成年人的特殊法律地位和公民权利,从而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法律的正义;第二课“明辨是非,远离犯罪”则通过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法律的意义上对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生活形成最基本的规范意识。第三课“学会防卫和避险”,重点讲述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个法律规定,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特殊情形时,知道其应对行为的法律依据。,单元教学建议: (1)法治部分的内容相对规范化,但不应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单一地讲授法律知识,要注意寻找法律规定、教材表述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培养上; (2)在“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等内容的讲述上,

13、要注意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重点调整,要注意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上来解释和传递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和法律精神; (3)要注意本单元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与第一单元“自我保护”相关内容的区别,要从法律的意义上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形成知识和观念上的螺旋式上升。,四、教学建议,3.教材本身的设计考虑到了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自学之间的教学规律,教材不仅是课堂之“本”,也是整体课程之“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运用好教材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设计内容,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教材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4.教材的主课文以说理性表述为主,但不应仅从知识层面来运用教材,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行为转变。“实践”不仅只是“实践与评价”板块中的狭义实践,而是贯穿在所有教材内容之中的。所以在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动态地运用课文表述,应该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逻辑,而不是“认识实践认识”的逻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