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185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中山鸟卷” 16 开排版打印稿高三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0 页)中山市高三年级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2、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产生了实现“和谐大同”社会的理想,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其核心莫过于采用一套有效的争议调处机制,即今天所谓之调解制度。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 可见,华夏

3、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调处不成再到县廷起诉。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这就赋予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以既判力和法律约束力,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调解制度发展到了

4、极致。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朱元璋就曾颁布敕令规定:“民间2016 年“中山鸟卷” 16 开排版打印稿高三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0 页)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据载,清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间,天津宝坻县自讼案的调解结案率竟高达90% 。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

5、性特征。这种强制调解模式体现了统治者以此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考虑。中国古代调解也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教化功能。我国古代调解制度特点鲜明。首先体现在中国古代调解的主动介入特性。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即调解人出面调和纷争,并非基于双方的邀请而是多由调解人主动介入争议。其次是调解人在某些情况下的非中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调解人主持调解时未必一定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受传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古代调解人大多都是带着自己对争议的看法和既定立场介入争议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自然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对调解结果施

6、加影响。为了给调解人保留“面子”,当事人大多会听从调解人的建议。这些情形都是西方式调解体系中闻所未闻的。(选自 2012 年 6 月 14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国古代的调解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保障功能,是在“和谐大同”传统社会理想期待下诞生的一种争议解决机制。B被誉为“维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相对的完善。C元朝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发展功不可没,法律规定由审判官介入的调解,其结果虽有法律约束力,但仍有改判的可能。D清朝时期的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程序化更为严格,但也使调解的对象不合理地扩

7、大,暴露出一定的弊端。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朱元璋颁布敕令规定,其目的在于发挥调解制度的道德功效,使调解双方尽量不走民事诉讼程序,避免更大的麻烦。B与清朝相比,明朝调解制度调解的案件数量和案件结案率明显较低,充分反映出清朝社会矛盾更多,治理更为有力。C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调解更加重视,并将原来的民间调解上升为法律规范的高度,强化了调解制度的政治色彩。D中国传统调解模式能践行数千年并且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2016 年“中山鸟卷” 16 开排版打印稿高三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0 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

8、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稳定封闭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之间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相对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调解可以使当事人从繁冗的诉讼中解脱出来。B清代曾有叔嫂之间因田产之争诉诸官府,在官府开审前,双方亲友主动出面调解,劝说双方各让一步,来平息纷争。C在古代婆媳纠纷中,调解人大多会倾向于站在公婆一边而劝说媳妇作出更多的让步,调解难以不偏不倚。D西方古代调解制度具有与我国古代调解制度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中立性等鲜明特点,调解可以给双方当事人一个谁是谁非的精确评断。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9、。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时倭乱未靖, 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 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隆庆

10、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 居间 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节选自

11、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 注: 恺,即毛恺。2016 年“中山鸟卷” 16 开排版打印稿高三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0 页)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 /受贾人金 /事稍泄 /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 齐 恨 / 遂 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 /受贾人金 /事稍泄 /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 /不见 / 齐恨 /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 /受贾人 /金事稍泄 /阴求徐阶子璠 /居间璠谢 /不见 / 齐 恨 / 遂 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 /受贾人 /金事稍泄 /阴求徐阶

12、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 齐 恨 / 遂 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13、( 3 分)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14、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 题。放 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2016 年“中山鸟卷” 16 开排版打印稿高三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0 页)8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面对月圆月缺,他表达出了美好的愿望:“,”。(2)杜甫登高中“,”一联,表达了自

15、己因双鬓白发、年老多病而暂停饮酒的烦闷。(3)在师说中,韩愈以“,”这两句,颠覆了老师胜过学生这一传统观念。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牛泪刘川北牛老了, 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 一步一探, 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

16、。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 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牛。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老人听到后,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后来,儿子渐渐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来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